感悟北大思想----2011北大学习感想提起北大,国人无不充满神往。我国著名最高学府之一,百年历史每一个到北大学习的人都怀抱着同一个梦想——充实、提高自己。当我漫步在未名湖畔,驻足在博雅塔下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北大,一座百年学府,一座世界名校,是天下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当我站在古色古香的西门前,望着那块书有“北京大学”的匾额时,我心潮澎湃,是的,我的梦实现了。心里想着,我已穿了门廊,映入眼帘的是古典的状元桥、静静的湖水,湖畔那反着绿意的垂柳再夕阳的余辉下是异常的妩媚。远处,古老的建筑隐约显露于丛林中。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见到了秀美的未名湖,宏伟的博雅塔,雄伟壮观的图书馆,气势非凡的百年大讲堂,起伏的理科群楼,“莲野荷田田”的荷花池,还有一些古人的碑文,头像。北大的美远超我的语言所表达的范围。当然,这是一定的。 在2001年9月初我踏进中国第一学府的大门,望着门口那块书写着北京大学的匾额,心情非常激动,梦寐以求的理想今天终于如愿已偿。能站在北大的校园里,能坐在北大的教室里,亲耳聆听北大的著名教授授业解惑,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也是当代每一个莘莘学子的最大心愿与理想。以前,北大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从没来过北京,更不用说北大,熟悉的是北大是我国最高学府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然而,最吸引人的还是她的人文精神??自由,民主。在这我可以享尽遨游知识海洋的乐趣,可以领略名家的风采,可以得到前沿信息,还可以感受艺术的美妙。 每日清晨,我从拥挤暗淡的小屋出发,迎着朝阳,品味青春的气息,骑车驶向自己的目的地??图书馆,一教,三教,文史楼,哲学楼。课堂上,老师有的幽默风趣,有的一本正经,但是,他们都讲出了自己的风格,讲出了自己的内容。我们可以开拓视野,扩展思路;课下,我可以去图书馆汲取营养,可以去听各种讲座,可以去欣赏舞蹈,还可以独自漫步于未名湖畔,静静的想一些心事。 北大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是一流的,这毋庸置疑。然而,最另人佩服的是同学门努力的身影,教师先进的授课方式,新颖的考勤制度。北大人的目标远远不在于四,六级,而在于托福,雅思,,我甚感汗颜。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里。学习上有田老师和院教师的热心帮助与谆谆教导,生活上有同学的热心关怀。可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回忆,心中更多的是无限的留恋,不知此生是否还有与北大亲密接触的日子。但我坚信,只要努力付出,目标就一定能达到。北大一直是我心中的伊甸园,那里寄托了我学生时代的梦想。当时,父辈们对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好好读书,争取考到清华或北大。我也曾憧憬过这种情景, 尽管如此,跨进北大校门看看的想法却一直萦绕心头。虽然工作之余我常去北京,但因忙于其他事务,始终未能一睹北大的芳容,深为遗憾。也增添了对北大这座著名学府的敬仰。次日清晨6点30分,我早早来到北大校园内的未名湖畔,不禁思绪万千,极力寻找着自己曾经错过的世界。承蒙在校园内晨练的一位可爱女生的关照,我得以成功地复制了多张“不真实”的湖畔读书和校园漫步画面,圆了自己在未名湖畔读书的梦想。真是“百年讲堂会偶像,未名湖畔圆梦情”。感谢区人大、区教育局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北大教授们精彩的授课。北大教授个个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在风格各异的教授们身上得到集中体现。一位位博学高雅、气度非凡的教授引领我们陶醉于学术氛围浓郁的课堂,沉浸在从未经历过的全新的知识天地。一位位教授精彩讲演如同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让我如饮甘露,如沐春风。教授们的身上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在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里有一位王俊宜教授,年龄七十九岁了。王俊宜教授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1962年)。王俊宜教授曾先后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日本经济和社会研究所作访问学者,美国堪萨斯城大学访问教授;还数次短期授课于香港树仁学院。这位昔日的清朝格格,46岁才开始学习英语(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过去是统一学俄语),而且学有所成。文革的冲击没有动摇她的求知和研究,可见她的毅力和信念之强。现在竟能够达到流利的读听写程度,还成为中国WTO谈判的顾问,参加了中国WTO的谈判准备。现在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她在课堂上不仅声音洪亮,激情四溢,而且她能把深奥的理论公式、模型、推理,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表达出来,开启了我们对知识的极大兴趣,她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民生等、货币政策等精辟的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全球一体化带给中国企业的机遇和挑战。课后,当我看到这位令人敬佩的老教授骑着自行车离去的背影时,真是感慨万分:王老师精深的专业,独特的风格,难得的心态,充沛的精力,让我
圆梦未名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