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各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下许多宝贵的财富。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泥塑艺术就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以人物、动物为主,带有强烈的东方情调,反映了中华美学的文化精神。在小学阶段开展泥塑艺术活动能使学生尽早了解、学习我国的民俗艺术,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精神上受到艺术审美的启迪,进而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泥塑校本课程以泥塑教育为特色,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泥塑”的热情,让学生在玩泥巴中,以点带动面,学习捏泥塑的本领。在玩与学的过程中,既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情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而在取材上,泥塑艺术以泥土为原料,这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是一种较容易获取的材料,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在经济上也较易于接受。因而,在农村地区学校泥塑艺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具有实际的开发意义。一、泥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泥塑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深厚久远的历史,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常见的民间艺术。从古到今,中国泥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一直没有间断。泥塑艺术以泥土为原料,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带有强烈的中国风特色,这门手工艺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早期以泥土为原料,以纯手工捏制成形,从古代祭祀常用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到民间的小型泥塑玩具,泥塑艺术贴近人们的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代表作品有唐代的唐三彩,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等,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民间特色。泥塑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技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泥塑艺术这一传统技艺。(二)通过泥塑艺术创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三)本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在泥塑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二、泥塑校本课程的实施(一)课程目标1、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形成初步了解、认知。2、学会泥塑的技能技巧,利用捏、挖、挤、压等动作使泥土塑成所想要的造型,同时也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成型,并搭配相应的颜色,进行艺术创作。2、体验亲身参与实践的快乐,获得对泥塑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6、发扬传统文化技能,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泥塑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学段目标要求如下。第一学段(1—2年级):对泥塑艺术品的欣赏和泥塑历史的简单了解。尝试利用陶泥,利用捏、挖、挤、压等动作大胆、自由地表现一些小动物及生活用具。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认识形、肌理、凹凸、透视和空间等方法,学习使用各种泥塑工具(竹刀、刮刀、针锥、转盘等),体验陶泥的效果,通过捏、挖、挤、压、粘、刻等方法表现所见的事物,运用立体彩绘技巧给作品上色,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能够结合语文、音乐等其他课程,进行泥塑创作,并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形、肌理、凹凸、透视和空间等方法,以描绘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
陶艺与泥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