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课程的推展,一方面,主流的改革的声音愈来愈坚定,但另一方面,一股抵制改革的声音也愈来愈张狂:迷惘观望、冷嘲热讽、流言蜚语,甚至破口谩骂。改革与反改革的声浪,恐怕会持续改革的全过程。
我们需要清晰地向整个社会传递这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既定方针,不可动摇。课程改革要进行到底,倒退没有出路。
第一点,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这是诸多国家的通则。课程改革也是同样,它不是某些人的心血来潮,是危机引发了改革:因为存在课程危机,我们才策划改革。“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课堂异化、学校异化、人格异化,说得彻底一点,教育的使命和魅力荡然无存。奴役学生、摧残人才的“应试教育”同当今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应当寿终正寝了。
第二点,从课程总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设计,始终把学生处于中心地位,这是新课程区别于旧课程的分水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是旨在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和“训练”。然而,在“总体设计-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的设计链中,总会存在落差,第一个落差需要通过“学术讨论”(概念重建过程)解决,第二个落差需要通过“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成长)加以解决。
第三点,我国的教育发展缺乏资金、人员、技术,但更缺的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例如,“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处处存在。课程改革的前提是变革思维方式,重建话语系统。
第四点,课程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的准备和配套经费的支撑。如果说,没有建国之初大张旗鼓地学习苏联教育学的运动和教育经费的投入,就没有新中国教育的早期建设,那么,建国以来的第八次(从教育思想和课程范式转型的角度说,是第二次)国家规模的课程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xue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