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从军
●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唐·李世民《还陕述怀》慷然:意气激昂貌。末句谓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不图个人功名。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南朝·陈·江晖《雨雪曲》不图私:专为国;重气节,轻生死。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唐·张说《破阵乐》发誓报效国家,以邀功请赏为耻。
●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明·陈子龙《出版在蓟北门行》只该为国雪耻,何必在乎加官晋爵。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凤阙:汉建昌宫圆阙上有金凤,故号“凤阙”。今泛指朝廷。龙庭:指匈奴王庭。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
唐·岑参《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四海:指天下。安:安定。指战乱平息。适:归。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唐·崔颢《赠王威古》赴难:趋救危难。共然:同是这样。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唐·李白《独漉篇》雪:洗去,除去。由:原由。国家的耻辱尚未洗刷掉,有什么原由去追求个人的名利?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唐·陈子昂《感遇》感时:感慨时事。蒿莱:野草、杂草,比喻民间。
●欲倾天上河汉水,净洗关中胡虏尘。
宋·陆游《夏夜大醉,醒后有感》河汉:银河。胡虏:泛指边上的少数民族。尘:战争风尘。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宋·岳飞《满江红》胡虏、匈奴:均指边上的少数民族。
●尽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一片丹心天日下。
宋·苏轼《过岭寄子由》丹心:赤城的心。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抒写人生易老,报国无门的悲愤。青:黑色。
●一寸丹心惟报国。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做饭香甚有感》惟:思、老虑。丹心:赤诚。
●一寸丹心向日明。
宋·杨万里《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丹心:赤诚的心。日:喻皇帝。
●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浩气:正大刚直的节操。贯:贯穿。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酬:实现。龙泉:宝剑名。
●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陇头水》谓报国无门。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明·杨继盛《就义》浩气:正大刚直的节操。太虚:天空。丹心:赤诚的心。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乱世:战乱的时世。不世之功:罕有的大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君主完成了统一大业,赢得了生前身后的美名。
●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清·彭定求《汤阴谒岳忠武故里庙像》两河:宋代指河北、河东等中原地带。胸怀壮志,辞家报国,凭一身韬略与骁勇,先声夺人,威震中原。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捐出身躯,指献出生命。视死忽如归: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轻松。为了解救国家的危难,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诗》马革裹尸:原出《后汉书》马援语:”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我只知道在沙场为国家战死,何须用马革裹尸不葬!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意近。
●
报国·从军.rt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