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养育的重要内容.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养育的重要内容.docx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养育的重要内容家庭是一个面对面进行交往的初级群体,在这个初级群体里面,家庭成员充分接近,他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地直接进行;家庭成员人数较少,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同时,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使得家庭的影响在其效果上显得异常有力。家庭群体对人施加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有效的,它“不仅是调节(加强或减弱)社会对个人影响的'传导体',而且也是个人实现对社会'输出'、个人实现他的理想的舞台。”正是从这个意义说,人们认为,“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的特点,也即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它使得受教育者继后接受其它影响时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即奠定了他接受教育的基穿”这种先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家庭群体中,儿童初次获得观察社会、他人和自己的机会,因而家庭教育影响就形成了他们的早期经验和最初的主观能动性,这往往成为他们其后个性发展的主观基础和出发点;(2)在家庭这“第一环境”中,儿童接受教育影响所形成的那些品质特征,在他们以后接受教育获得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难以磨灭的铭刻性,这种铭刻性的品质给他们终身发展打下了不易改变的印记;(3)家庭群体在儿童随后接受其它教育影响时发生着强有力的选择性作用,即成为他们接触其它现实影响的过滤器。所以,人们都特别重视儿童早期在家庭所受的教育,重视儿童早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婴幼儿及儿童前期是个体良好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到了中学以后再来培养或改造孩子的行为习惯就要难得多了。有两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以说明。一个案例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丹尼尔曾经做了一个惨无人道的试验。他从孤儿院里挑选了一批新生儿,把他们放在暗室里生活,只给他们吃住,让他们与世界隔绝。这些婴儿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完全一样,慢慢地机能逐渐退化,最后变得越来越痴呆。这些婴儿长到一定年龄后,再把他们释放出去,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始终没能恢复人的基本特性,变得终生痴呆,只有个别人学会了吃饭、穿衣等简单的生活能力。另一个案例是:1972年,人们在东南亚大森林里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迷失的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他远离人类,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人的一切了。可是当他获救后,人们只用了82天时间的训练,就使他完全恢复了人的习惯,适应了人类的生活,一年后还结了婚。虽然他经过野人生活的时间要比那些婴儿长得多,但对他的训练和教育却容易得多,其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关键期”。这两个案例说明人的许多生活习惯、技能都是在幼年和童年这一关键时期培养起来的。正如陈鹤琴所说:“人类的动作十有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陶行知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定了不易变。”对于少年儿童的发展及其社会化,家庭养育的责任及具体内容包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养育的重要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