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国贸4班林春花2010141409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中国近代建筑时间范围划定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这些建筑多数仍是手工作坊那样的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2)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近代居住建筑、工业建筑、、玻璃、。(3)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时期。,并且在中等和高等院校中设立建筑专业,、,而且是结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4)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外来建筑形式逐渐以折衷主义为主流,出现了两种状况:一种是在不同类型建筑中,采用不同的历史风格,如银行用古典式,商店、俱乐部用文艺复兴式,住宅用西班牙式等等,形成城市建筑群体的折衷主义风貌;另一种是在同一幢建筑上,混用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风格等各种式样,,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从中心移向边缘也突出表现在乡土建筑研究上。出版了一系列以地方为划分的民居书籍,如《浙江民居》、《吉林民居》、《云南民居》等。:对中国古代各种类型建筑的研究,探讨型制、手法、空间、技术及观念等,基本上属于对历史上单个或群体的认识和研究,是一种不近不远的中观把握。而要达到对建筑史上若干问题的深入理解乃至规律性的认识,则需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建筑创作
对建筑学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