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邵阳布袋戏传承模式之研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邵阳布袋戏的传承模式之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湖南邵阳布袋戏研究》(10YJC760043)阶段性研究成果。刘海潮(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邵阳布袋戏是我国布袋木偶戏同类艺术中唯一保留着布袋戏原始艺术形态的一个分支流派,它的传承模式属于“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族传承模式。邵阳布袋戏的家族传承模式是由其特定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它有自己特定的传承场和具体的艺术实体等传承内容。文中在对邵阳布袋戏家族传承模式及其传承环境和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究的同时,也结合了邵阳布袋戏就该家族传承模式对艺术自身影响所具有的“利、弊”双面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关键词]邵阳布袋戏;传承模式;传承环境;传承内容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布袋戏是我国“戏曲之祖——傀儡戏”的一个种类,亦被称为“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戏是我国布袋木偶戏同类艺术中唯一保留着原始艺术形态的一个分支流派,它主要传承于湖南省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的刘姓家族中,并作为一种民间戏曲艺术的形式存在并流传于民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邵阳布袋戏被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序号:236;编号:Ⅴ—92),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邵阳布袋戏作为民间戏曲艺术,已在湖南邵阳民间深深扎根,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岁月的变迁,邵阳布袋戏却在当今社会和经济都持续发展的时代里逐步走向衰落。时至今日,邵阳布袋戏已处于濒临灭绝之边沿。尽管如此,邵阳布袋戏却依然保留着我国布袋戏原始的艺术形态,并被誉为我国布袋戏同类艺术中的“活化石”。邵阳布袋戏为何至今还能够保留着布袋戏古老的艺术形态,及其为何在社会和经济同时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却逐步走向衰落,已成为布袋戏研究者特别关注并致力研究的课题。根据笔者对艺人的走访和对邵阳当地群众的调查,发现邵阳布袋戏的传承模式较为特殊,并发现其传承模式与其保留着古老的艺术形态及其走向衰落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的联系。探究邵阳布袋戏的传承模式,不仅能了解到该传承模式对邵阳布袋戏保留着原始艺术形态的影响,还能找到当前邵阳布袋戏走向衰落的部分原因。同时,也能为我国同类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一邵阳布袋戏的传承模式传承是人类对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传承模式是指解决传承这一问题的方法论,而传承方式则指传承者在传承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传承者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条件下采用一定的解决继承这一问题的方法,当把这些解决传承这一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到理论的高度,即谓之传承模式。自古以来,我国人类文化的传承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与传承模式相对应的人类文化的传承方式也同样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最常用的传承方式有“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文本传承”、“电子媒介传承”等。但无论是哪一种传承方式,都可以归属到一定的传承模式中。邵阳布袋戏是一种传承于湖南省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刘姓家族中的民间戏曲艺术,它具有独特的传承模式——即家族传承模式。邵阳布袋戏所采用的家族传承模式并非家族中所有的成员都可以传承,而是仅有家族中的男性成员才有传承的资格。邵阳布袋戏在湖南邵阳县的白竹村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一向都遵循着“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训,此传承祖训对邵阳布袋戏的继承和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

邵阳布袋戏传承模式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ijiazhuang2
  • 文件大小80 KB
  • 时间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