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羄一、名词解释芈纪事本末体肇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芆十通蒂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一书,专就历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地,系统、全面而又概括地编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莁类书膇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工具书。蒃请列举古代文献的重要载体形式,并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膄P3、5肀三、简要介绍几种重要的杜诗注本。膇四、什么是善本?读书为什么要选择善本?袄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图书。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善本概念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善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薁原因:让人省却了多少探索的工夫,少走了多少的冤枉路袈读书先宜校书,校者以善本与俗本对勘,正其伪脱也,异同之间常得妙悟。且校过一次,繁难处亦易记得芇正因为古代书籍在流传的过程中,会因为抄录、翻刻而产生错误、脱漏等种种问题,进而影响到治学成果。芄五、请参阅朱熹《论语集注》谈谈你对孔子“君子不器”这一命题的理解。莃“君子不器”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何为器?《里仁》:“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孔子家语·在厄》记载孔子在陈绝粮,弟子们发牢骚,孔子与子贡有一段对话:袁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思不远矣!”莇子贡善于经商,而且有外交才能,但在孔子眼里,他同良工、良农一样,只是具有很强的专门技能的人,不具有纲纪天下的远大志向,因而最多只是贵重的“器”。理解这一点,再来看以上的注,只有朱熹的注最清晰、最到位,强调了“
盐城师范学院 古典文献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