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河颂》教学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河颂》教学案黄河颂教学案喻屯二中七年级语文学科编稿人李迎春XX年3月6日学案设计师生行为设计意图课后反思学习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⑵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⑵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学习重点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学习难点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 1、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展示大家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 4、大家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积极联想,进入新课。二、整体感悟 1、听老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⑴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⑵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⑶轻声试读几遍。⑷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各学习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5、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三、自主思考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四、合作探究 1、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⑴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⑵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⑶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习: 《黄河》本事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乌云满天,惊涛

《黄河颂》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19720107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