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音乐笔记》- 慵散书斋- 慵散论坛文化|健康人生|文学沙龙|音乐天堂|读图时代|社会百态|人生苦甜|谈天说地|文学论坛-
线路选择南北通电信专信网通专线其他 once918: 退出| 短消息| 会员| 搜索| 慵散爱墙| 我的| 控制面板| 道具| 统计| 帮助
慵散论坛» 慵散书斋» 《陈丹青音乐笔记》
慵散爱墙,写下你的祝福“温馨提示”慵散会员优惠须知好消息:为会员提供二氯乙酸钠胶囊
[癌症必渎]美国加拿大英国二氯乙酸钠短讯第一期慵散杂志第二期慵散杂志
第三期慵散杂志第四期慵散杂志慵散期刊第五期出版!
‹‹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8 1/2 12››
打印| 推荐| 订阅| 收藏| 加入资讯标题: [连载] 《陈丹青音乐笔记》
本主题由 abdk 于 2007-7-2 21:04 设置高亮
hhwwyzhw
基本会员
UID 2990
精华 0
积分 28
帖子 20
威望 0
慵币 17
贡献 1
文采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3-30
状态离线#1 大中小使用道具发表于 2007-7-2 11:17 资料个人空间短消息加为好友
《陈丹青音乐笔记》
灵堂琴声
终日作画,音响常开着。八九年冬初,是在迟午,纽约第104频道古典音乐台正播放肖邦。曲毕,照例的报告曲目之后,是一条新闻:
“演奏者,弗拉基米尔·霍罗维茨,今晨在纽约寓所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霍罗维茨!国中的爱乐者想必知道他。此间说起这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唱片行每年推出他的新磁碟,我也藏有好几枚。琴艺不论,单看封面上的照片,老头真是仪表非凡,便是在本世纪初,这样的人物也不多见了:他兼有士绅、贵族和演奏大家的风度,当代各国演奏明星的卖相,比他可嫩得多了。我一向自以为认识老霍,记录他演奏生活的四部电影,我都看过,在荧幕上他又是另一番风采。第一次见到他,老霍已在七十八九的年纪,被人簇拥着步入录音室,他笑逐言开,颤微微走向一位标致的女提琴手,指着自己的衬衣领子问到:“这回的领结你以为如何?”
一位大师,得活到这份岁数,上帝才会给他如此生动的老脸。看他早岁的照片,头发紧紧向后梳拢,斯拉夫人的修长鼻梁,顶光照下来,风流倜傥。如今老了,嘴唇象老太太那样抿着,似笑非笑。莫扎特协奏曲的慢乐章被他弹错一句,指挥叫停,重来,老头嘟哝着,一脸委屈。在下一章乐队行进时,他闲出双手,侧耳倾听,忽而妙不可言笑起来,举起左臂在空中打一响指。制片人去他家拍片,老头就象个孩子,听任摄影师摆布,然后开始弹奏,渐渐忘记正在拍摄:“下一支么?”他自言自语,“我还会弹舒伯特!”于是舒伯特。
他访问莫斯科的那部影片,诸位真该看看。开头是他坐在家里,朗读俄国表妹的来信,接着是工人托运他的钢琴。镜头一转,红场、涅瓦河、音乐厅,掌声雷动,老人出台。弹到舒曼,座中俄国佬流下泪来……片尾是他长时间在台前傻站着,等候掌声平息,终于,他用双手移到耳边——因掌声使他说不成话——作出要去躺下休息的姿势。
老霍弹琴的姿势如何?去看一位行将打盹的老人便是。脑袋低垂,稳坐后,他周身极少摆动。手掌巨大肥厚,每个指端微微上翘。他并不由上而下地“弹”,十指只是轮番向键盘伸缩撩拨,状如飞快的抚摸。奇怪,他的著名的左手的力度,那排雷轰鸣般的低音,即处于如此这般。镜头移近了,移向他皮肉垂挂的老脸——一滴鼻涕,正凝在他巨大的、西方人才有的鼻孔边缘。全场肃静。那一曲记得是弹奏李斯特,曲罢,他欠身取过琴面上的白手绢,笑吟吟拂拭了,这才起身蹒跚走到疯狂叫喊的观众面前。
那是他六十年前出亡苏俄,头一次重归故园。六十年前,他说他绝不再回这个国家。
原来霍罗维茨先生就住在纽约。讣告过后,电台又播出他弹奏的斯卡拉蒂,正是我最心仪的一首,由老霍弹来,是散漫游荡、停停走走的语气。忽然,老头子本人在收音机里唠叨起来,结巴、咳嗽、夹着老人的干笑,谈起他年轻时怎样被引见斯克里亚宾,又说拉赫玛尼诺夫待他怎么好:“是的,我想,他就是我的爸爸。”
收音机就在我右侧,连他的喘息换气都听的清清楚楚:今晨老先生不是去世了么?随即我想起这是他生前录制的防谈。接着,播音员换成女性:
“曼哈顿,上东城麦迪逊大道,八十一街街口,某号,小教堂,周五周六,下午四至八时,霍罗维茨告别仪式向公众开放。”
那么,我去看他去。路是熟的,就在大都会美术馆附近。
国中现在的规矩不知怎样了,在我出国前,一位文化名人的殡仪,卑贱如我,可有幸前往?票是断乎少不了的,且非有十二分背景的熟人。但周五午后我径自去到上东城:我确知自己属于“公众”之一,除非演出,票一概无须。不久前帕瓦罗第在林肯中
《陈丹青音乐笔记》1.tx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