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衣服成都美视国际学校杨涛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72页—73页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具体情景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教学重点: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会用不同的方法付钱。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初步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夏天到了,妈妈又带着小朋友们去商店买新衣服了。咱们就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出示主题图,并板书课题)二、活动一:认一认师:要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该怎么办呢?(付钱)师:如果用我们已经认识的人民币来付钱,可以吗?(可以,但很麻烦)师:那用什么样的人民币会比较方便呢?(100元、50元、、、)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些这些人民币。认识100元。教师出示一张100元人民币。问:“这是多少?”(学生都能回答。)“你们都认识,那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有什么特征呢?”课件出示100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正反面,发现上面的图案特征,并说一说。“如果你现在要教不会认的小朋友认识100元的人民币,你会怎样教?”(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认识人民币面额的要领。)简单介绍旧版人民币。说一说100元可以买些什么?认识50元人民币。认识20元人民币。认识10元人民币。三、活动三:换钱1、认识了人民币后,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妈妈准备带着小朋友坐公交车,公交车上自动投币,票价是1元,可是她的包里没有零钱,怎么办?(换零钱)(引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换钱的事情)妈妈说,那就换一张20元的吧,可以怎样换呢?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换算的方法。如:1张10元和10张1元;1张10元,1张5元,5张1元;20张1元、、、、、、坐上了车,妈妈觉得刚才换钱的过程很有兴趣,就对小朋友说,你们能再帮忙换换其他的吗?(愿意)2、练习73页第1题,学生自己完成后再交流评定。3、练习73页第2题,学生自己完成后说一说。4、练习73页第3题,动手拿一拿,说一说。四、活动二:买衣服认识了这么多大钞票,我们就可以用它们去买漂亮的衣服了,走吧。我们首先看看妈妈想买什么?再回答问题。(1)、妈妈带的钱够吗?学生自己算一算,算完后找同学说一说。(2)、我想买1条围巾,可以怎样付钱?放手交给学生,用学具拿一拿,并说一说,尝试不同的付钱方法。(3)、我想买1条围巾和1条裙子,需要多少元?可以怎样付钱?让学生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再拿一拿,说一说,尝试不同的付钱方法。3、你还想买些什么,需要多少元?该怎样付钱?找1—2个学生示范说一说,算一算,拿一拿,其他同学做出判断;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拿一拿。五、拓展1、欣赏一些旧版人民币和其他国家的钱币。 《买衣服》教学反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过去的教学更多注重的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