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管理制度的局限篇一:晋商管理晋商管理晋商的管理理念是:“家有家法,铺有铺规。”“营运之法,贵乎章程。未有章程不良,而能悉臻上理者也。”“所有一切规章,全在今日创始之始认真作立,以期历久无弊。”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行规制化管理,上自东家、掌柜的职责权限,内部机构的组织设置,业务上的内务外交,人事上的上下级关系,各分号与总号之间的权属与交往;下至伙友员工的行为处事,各处人位的穿衣吃饭消费标准等,都框之于规制,成文公示,有章可循,人人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违规者严肃查处,不讲情面,不论亲疏,轻则降级处罚,重则开除出号。晋商这样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兴利除弊,以固基础”,使生意兴隆昌盛,事业永存。明清两代“第一商帮”晋商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积累了大量财富,盖成了至今令人叹服的大院,更重要的还在于这种成功背后的制度。这套制度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基于对人性的正确理解。人性特色说到“人性化管理”,人们就会想到尊重员工和善待员工。这的确是重要的,但决不是“人性化管理”的全部内容。人性不是简单的善恶之分,而是善与恶的结合。人性最本质的特点是利己。在一定的制度引导下,人性可以显示出善的一面,为企业和社会作出贡献。但如果制度失误,人性也会显示恶的一面,为非作歹。制度就是要扬善抑恶,制度设计中的激励约束机制,正是要达到这一目的。晋商管理制度之所以人性化,制度设计的核心正显现于此。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要想让员工为企业作出贡献,不能只靠口号。有付出,才有回报,满足了员工的个人利益,员工才能显示出善的一面。“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企业发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晋商明白这个道理,设计出了符合人性的身股制。比钱更重要的是尊重和信任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水平,是幸福的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个人利益。从人性的角度看,给钱当然是有效的激励。但钱并不代表一切,员工还需要得到尊重和信任,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晋商的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大东家所代表的所有者只决定企业的大事,如大掌柜的任免和分配。而日常经营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的任免、分号的设立、日常经营决策与管理等,完全交给大掌柜。有效的制度要有相应的惩罚制约人性恶的制度关键是权力制衡,即不存在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有另一种权力来制约。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晋商的企业已经实现了股份化。在这种企业中,最高的决策者是相对或绝对控股的大股东,晋商中称为大东家。其他股东不参与决策,仅仅分红。但大东家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有两种制度来约束:一是大东家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二是其他股东有撤股权,这种撤股权相当于今天的“用脚表决”。晋商成功经营的秘诀晋商能够走向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商业头脑和知识储备的人才。可是,晋商又是如何吸引人才的呢?票号里那些几近苛刻的制度,为什么没有把员工吓跑,却成全了山西人口口相传的“有儿开商店,强过做知县”的民间谚语呢? (1)股份制,晋商的股份制是长期演变的结果,两权分离使得资金所有者和无资金的经营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股份制之前,已经出现了贷金制、朋伙制和伙计制。明朝后期的伙计制已是股份制的前身了。伙计制就是有一个或者数人出资,雇佣伙计经营,建立在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相互信任地基础之上。(2)内部业务运营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了风险。一个企业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首先看内部组织架构的设置,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适应企业业务的需要,而且内部各个部门权力不交叉也不遗漏,每个部门和每个人权责利明确而一致。(3)激励机制-身股制,把员工的利益与商号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晋商之所以成功,就是有一套相当完善的激励机制,它的激励机制是什么呢,我们说晋商里面工作他的收入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收入我们叫做“固定收入”,那么这个固定收入又分做两块,一块就是你在票号里边工作,你的穿、你的吃、你的用,一切都是由票号给你,实行“供给制”。有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票号的后人回忆他父亲在票号时候的待遇,他说待遇非常优厚,比如吃的是每天中午都有肉,而且基本都有酒,冬天还给黄酒,票号里边吃的东西基本上是半个月不重样,每天都是换一样,你看这个吃得非常好。穿的呢,应该说穿得也非常好,夏天都是丝绸,冬天都是毛料。其他的,比如说你在外地工作你要回来探亲,你坐车也好坐船也好,一切费用都是由票号支付。这块儿我们叫什么呢?叫做供给制,供给制的待遇相当好。(4)晋商的用人机制晋商的用人原则是用乡不用亲、择优保荐、破格提拔。用乡不用亲,用乡是为了利用乡情加强凝聚力,不用亲是为了严格管理制度,尤其不用三爷(少爷、姑爷、舅爷);择优保荐,择优就是选择优秀的人才;保荐是实行担保制度,所用之人必须有一定地位的人担保,被保人的问题由保荐人负责;破格提拔,是对优秀人才打破常规,破格任用。晋商的人才培养制度-学徒制
晋商管理制度的局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