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渤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和对策--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渤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和对策--论文.docx黄渤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和对策学生姓名唐豪学号 专业渔业推广导师姓名邱盛尧学生签名: —近年来因严重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水质污染,生态系统多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必须及时调整开发思路,坚定走生态海洋之路,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加强环境保护,才能实现黄渤海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黄渤海概况□□(-)渔业概况黄渤海地处暖温带,受黑潮水系和近海沿岸水影响,历史上,海域生态环境条件优越,黄渤海区约有鱼类300种,虾蟹类41种,头足类20种,暖温性种占主要地位,其次为暖水性种类,而冷温性种类很少。渤海及黄海沿岸水域是大多数渔业种类的重要产卵场、索饵场,黄海中南部有70-80米深的黄海海槽,地势平坦,是多数渔业生物的越冬场。黄渤海区渔业开发最早,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渔场,上世纪50年代的海洋捕捞产量占中国大陆地区海洋捕捞总产量的56%,80年代以来占30炫右。黄渤海捕捞产量在建国初期为30-40万吨,直到1970年以前一直徘徊在69万吨以下,从1971年开始,由于捕捞力量快速增长,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76〜1978年连续3年超过100万吨,之后略有下降。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捕捞过度、海洋水环境污染和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黄渤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特别是渤海已经濒临"荒漠化〃的边缘。(二)资源管理概况1•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简称《渔业法》)是中国管理包括海洋渔业在内的所有渔业活动的法律。该法1986年通过,并于2000年、2004年、2009年三次修改。1987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了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管理机关及其权限,并对’养殖业〃「捕捞业J“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等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1970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渤海区经济鱼虾资源繁殖保护条例》J981年原国家水产总局颁布了《渤海区水产资源繁殖保护规定》,1991年农业部颁布实施了《渤海区渔业资源繁殖保护规定》,2004年农业部又颁布实施了《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渤海渔业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开展渤海治理和资源修复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重要保障。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X简称《纲要》),对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和养护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在《纲要》实施的过程中,农业部先后出台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总体规划(2011-201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操作技术规程》,进—步强化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2•养护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伏休制度不断完善。1995年起,中国在东海、黄海正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1999年又将其推广到南海海域,进而全部海域实施。迄今为止,伏季休渔制度已成为中国最有成效的渔业管理措施之一,对缓和渔业资源衰退和捕捞能力严重过剩这一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资源修复投入不断增大。黄渤海区自80年代中期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国对虾的增殖放流,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2006年《纲要》公布后,黄渤海区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加大投入,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迅猛发展,放流苗种数量和投入资金数量都不断增加。截至2012年,黄渤海区增殖放流数量、人工鱼礁建设数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据不完全统计,,。,。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对改善水域资源环境状况,增加渔民收入,提升公众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快速增加。针对当前水域污染严重,各类工程建设大量侵占渔业水域的严峻局面,从2007年起农业部在黄渤海区先后划定了’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国家级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8个,以保护重要渔业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泪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二、黄渤海区渔业水域环境问题(-)涉海工程严重挤占重要渔业水域1•填海造地。填海造地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拓展陆地生存空间及生产空间的重要手段。填海造地短期缓解了沿海一些地方建设用地供求矛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持续不断大规模的围海造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湿地、潮间带消失、产卵场索饵场挤占,大大降低了湿地原有的环境资源效益,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和生物密度下降,某些地方特色资源消失,对水生生物资源造成永久性的影响,严重威胁着渔业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同时滨海天然湿地面积缩减,海湾湾口变窄,水深淤浅,水交换受阻,污染物输

黄渤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和对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1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