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doc:..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在面临全球性的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严峻局面的今天,保持人类经济社会的口J持续发展越來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渤海地区的渔业资源为例,分析了造成渤海地区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的原因,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了解决渤海渔业资源现状问题的对策。关键字:渤海;渔业资源;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一、渤海渔业资源的现状渤海是黄渤海渔业的摇篮。长期以來,它为北方三省一市人民提供了犬量水产品,为沿岸数十万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为出口换汇,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现在渤海渔业资源状况与50-60年代不同。渤海地处暖湿带,水质肥沃,浮游生物繁华,十分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因而渤海历來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常,索冇“百鱼之乡”的美誉,渤海区年捕捞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7%,其中对虾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2,是我国重要的漁业基地,再加上渤海是内海,封闭性强,便于控制,更决定了渤海在我国海洋渔业中的特殊地位,然而,如今的渤海却告别了往日的辉煌,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极大地制约着渤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及实现渤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对策,对渤海有着重要意义。二、导致渤海渔业资源现状的原因(-)超强度及掠夺性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六十年代,我国渔业管理追求的是产量,强调“增船增网、多捞多捕”,基本上不考虑资源保护问题。在之后的近30年里,全国各地盲廿扩大捕捞能力,机帆船拖网作业和定置作业在各地发展,而传统的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流、钓作业多被淘汰,渔场作业rti季节性生产转向常年追捕,产卵和越冬鱼群被大量捕捞,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渔业率先引入市场机制,捕捞生产单位进一步分散化。在渔民生计与渔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下,资源掠夺性开发进一步加剧。•系列资源保护措施,如实行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限制渔船的数量、主机功率、作业时间、作业区域、最小网口尺寸等;实行休渔期和休渔区制度,还有幼鱼比例检查和最小可捕标准等,漁业自然资源衰退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在渔民生计与资源衰退这一对矛盾上,政府更多地还是考虑解决渔民生计问题,保护资源仍处于其次。,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无限制的一味滥捕,捕捞强度的膨胀速度大大超出了海洋生物的再生能力,更严重的是,海洋中的食物链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如北部湾渔汛等六大渔汛已基木消失,大亚湾等近海鱼类的“幼儿园”近年来亦消失得无影无踪。渔船单产量人幅度下降,渔获中优质鱼比重急剧下降,主要经济鱼类如人黄鱼英至濒临灭绝。夏季的渤海湾再也难见星罗棋布的捕鱼捕虾小船,过度捕捞与陆源污染己使渤海渔业白然资源大幅减少。渤海久负盛名的对虾口1997年以來年产量不足500吨,较20年前下降了90%。目前,渤海渔获物质量与50年代,80年代相比已大大下降,优质渔获物尚不足总渔获量的20%,渔业经济价值大大下降。(二) 环境污染加剧,渔业资源损害严重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最基木条件,水域环境的质量好
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