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纺织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论文摘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结合当前纺织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校企合作对纺织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所起到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并指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推进中职德育工作改革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纺织;中职;德育工作;探索
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职毕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为加强纺织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我校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开设企业冠名班、多种工学结合模式的校企合作,开展了德育工作的研究、改革和实践,通过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途径,将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等融入到德育工作中,激发了学生热爱纺织、献身纺织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1当前普通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标缺少针对性
中职教育的生源素质、人才培养方式都与普通高中教育有很大区别,但目前中职德育工作沿用的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和工作经验,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中职生已不适合。
中职德育传统教学模式、教育形式较单一。长期以来,习惯采用一些“口号式”、“文件式”、知识化、课堂教育、会议形式的空洞理论和说教,德育内容与企业现实生产生活脱节,内容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对德育活动没兴趣,甚至反感。思想道德教育只能是低效的。
大多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失衡,阶段目标不明显,没有相应的评价和措施,缺乏针对性。在实施过程中,没能结合不同层次思想素质的学生进行,只求一步到位。用对成人或是素质较高的学生的要求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德育目标忽视人的成长规律和差异性。只注重严管和处罚,忽视耐心细致的引导和说服工作。
,与校企合作脱节
中职工学交替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推行使得德育工作的教育场所扩大至校外已成为趋势,如何在校外有效、系统地开展德育工作教育,使校内德育与校外德育顺利衔接,对中职德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工作课题。德育工作者走出校门办德育的经验欠缺,学校也缺少校外德育工作的经验和管理制度。不少学校及老师面对在企业生产和教学实习的学生,仍然采用学校的模式,这与企业职业道德培养与要求脱节,难以达到企业对学生德育思想要求较高的期望值。
、时效性和针对性。师资队伍依然不足
中职德育工作队伍缺乏对企业生产一线的感性认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偏重于理论化、书本化,缺乏在中职德育师资队伍当中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意识。习惯于关门办学搞德育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看法和要求脱离实际,与企业用人要求和标准脱节。理论教学多,联系实际少,局限于课堂,缺乏情感性和连续性。
师资力量不足,德育教师很多是其它专业的老师“替代”和凑数的。有些学校不重视德育专职老师的问题,岗位少,人数少,大多采用其它课程少的老师来替代上课或者富余人员从事德育工作。
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对纺织类中职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通讨校企合作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理论说教、机械灌输、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等德育教学方法,代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和形式多样的与企业合作办学所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纺织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