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探讨(周青).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时间:2008-09-0322:27:08|[<<][>>] 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现代医学对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自限性。西医治之,颇为棘手。该病属于祖国医学“口疮”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舌尖为心肺;舌中为脾胃,且脾胃为膜相连,颊龈属胃肠;舌根为肾,肾脉与咽喉和舌相连;舌边为肝胆。故该病的发生与五脏六腑受邪,热蒸灼阴或阴虚火旺或血气失于荣养,火不安位等上泛口腔粘膜发为火邪之势。表现为口腔粘膜有斑片溃疡,红肿,表面覆盖白膜,有自发痛,遇到刺激可加重疼痛。可分为实火、虚火、虚实夹杂三类。现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应用经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并结合有关文献,对经方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面进行分述如下: 1温里剂   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脾肾阳虚   脾开窍于口,肾为元阳之根,本病病程较长,又反复发作,久病必以脾肾虚证为多,加之该病反复不愈,常认为是胃火及脾热,患者常过用或误用苦寒之品损伤阳气,伐其生机,从而导致脾胃虚寒、肾阳不足虚火上炎,继而腐蚀口舌,发为口疮。临床特点为溃疡边缘红润隆起,中心凹陷性有白苔覆盖,涎水较多,肿痛不明显,进食后有刺激感,伴头昏、乏力、四肢倦怠,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而细。属脾胃虚寒、肾阳不足、虚火上炎。   理中汤在《伤寒论》中是用来治疗中焦虚寒之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等症。《金匮要略》中肾气丸是治疗肾阳不足之腰痛腿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症。在此用理中汤合肾气丸温中健脾,补肾温阳,佐以引火归源。方中党参补中益气,干姜温中扶阳,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中扶正。合肾气丸加重附子用量,意在温阳补肾以引火归源。两方合用,相得益彰。 2和解剂    脾胃不健之体,复感湿热之邪,病机以元气亏虚为本,虚火上炎为标,特点是局部溃疡面较大,或融合成片,周围发红,糜烂,分泌物较多,疼痛剧烈,胃脘痞满,饮食不多,口苦,口粘,尿黄,大便粘滞不爽,脉滑数,舌苔黄腻。应标本兼治,既补脾胃,又泻湿热。   治疗应攻补兼施,寒热并用。《金医要略》狐惑病说“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该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具有益气养阴,标本兼治之功。方中黄连、黄芩苦寒降泄以除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以散其寒;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以补其虚。诸药合用,甘温升补与苦寒降泄并用,具有标本兼治之功。   现代药理学认为,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黄连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黄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等作用;干姜有镇静、抗炎、抗凝和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故诸药合用,具有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确切的治疗作用。           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所致。热为火之轻,其性炎上,故心胃之火上炎,导致口腔粘膜等溃疡糜烂。又因寒囿于中,影响脾胃的运化,使大便溏薄,苔薄 而腻。   临床特点为溃疡颜色灰白,灼热疼痛,防碍进食饮水,频频嗳气,有气上冲之感,面色淡黄,小便微黄,大便正常,舌红,苔白中腻,脉弦细带滑。   《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是 主治水热互结之干呕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症,在此用半夏泻心 汤是针对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方中半夏、干姜辛散温中;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党参、甘草补益脾胃。诸药合用共奏散寒温中、泻热补虚、化湿运脾

经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探讨(周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1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