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血源性病原体存在于血液或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职业接触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非胃肠道接触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或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二、职业暴露的危险医疗锐器伤的危害身体危害心理危害经济危害社会危害三、职业暴露的预防普遍预防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经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标准预防概念: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原则: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视为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标准预防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标准预防包括:手卫生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安全注射防护用品接触后预防概念: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风险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原则四、:乙型肝炎病毒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无需处理。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保护性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暴露源情况不明,按乙肝阳性的情况处理。追踪、:艾滋病毒(接触后4h内,。育龄妇女预防用药期间,避免或终止妊娠。)基本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连续使用28天HIV职业暴露级别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HIV职业暴露级别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粘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深部伤口或者有明显可见的血液暴露源的病毒载量类型轻度: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低,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重度: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高,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预防性用药方案不使用预防性用药=一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轻度基本用药程序=一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重度或二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轻度强化用药程序=二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重度或三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轻度或重度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随访和咨询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6个月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