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称改革 1、我国职称制度的历史沿革答:我国职称制度的发展、历史沿革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解放初期和五、六十年代的职称制度。(二)1977年至1983年职称制度的恢复和建立。(三)1986年到现在职称制度改革和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2、什么是职称改革?答:1986年,中共中央决定“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人们习惯称之为职改),这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要随着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把高度集中、以静态管理为特征的配置格局改为在国家宏观控制下,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自已拥有一定自主权,以动态管理为特征的配置格局,解决历史上形成的竞争机制不健全,人员难以流动、资源结构不合理及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资源配置的质量与效益。改革的中心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相应地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参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的通知》(1986年1月24日,中发〔1986〕3号)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职称改革工作赋予了什么新的目标和任务?答:1997年11月在“全国深化职称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人事部徐颂陶副部长明确指出,深化职称改革总的目标任务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具有竞争激励机制的、科学的职称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分类指导、依法行政,社会公正客观科学评价,单位自主聘任、使用人才的职称管理体制。参考文件:徐颂陶(1997年11月1日)在全国深化职称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4、深化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深化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签订聘约,优胜劣汰”的要求,科学设岗,严格考核,全面推行聘约管理,切实解决“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问题。第二,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对人才的新的需要。第三,探索新形势下人才评价与使用的新机制,建立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第四,加强宏观管理,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参考文件:同上。 5、什么是专业技术职务?答: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参考文件:国务院关于发布《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的通知(国发[1986]27号)。 6、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参考文件:同上。 二、系列与岗位 7、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是怎样制订的?答: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经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委托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主管部门制订有关条例及实施意见,其内容应包括职务的名称、档次(或等级)、适用范围、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任期、评审和聘任办法、审批权限等,报送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试行,经过一段实践,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改后,报国务院正式发布。参考文件:《国务院关于发布〈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的通知》(1986年2月18日,国发〔1986〕27号) 8、专业技术资格有哪些系列?其等级(档次)如何划分?答:目前设置的专业技术资格共29个系列,各系列一般分高、中、初三级,有些系列的高、初级又分为两档。详见下表: 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一览表序号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名称文号高级中级初级01高校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职改字〔1986〕第11号02中专教师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职改字〔1986〕第111号03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三级教师职改字〔1986〕第112号04小学幼儿园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三级教师职改字(1986〕第112号 幼儿园高级教师幼儿园一级教师幼儿园二级教师幼儿园三级教师05实验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职改字〔1986〕第58号06自然科学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职改字〔1986〕第25号07社会科学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职改字〔1986〕第73号08技校教师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 职改字〔1986〕第48号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三级实习指导教师09工程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职改字〔1986〕第78号10经
职称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