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内分泌系统
简答题:
1、下丘脑通过哪些些结构与垂体之间建立功能联系?
(1)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通过神经轴突相联系,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轴突延伸终止于神经垂体,形成下丘脑—垂体束。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通过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并存在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
(2)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通过特殊的垂体门静脉系统相联系。
垂体上动脉在正中隆起和漏斗处形成的初级毛细血管网,吸收下丘脑促垂体区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腺垂体控制激素,经垂体门静脉进入腺垂体部位;再一次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正好把吸收的腺垂体控制激素释放给腺垂体分泌细胞,发挥调节功能。同时,把腺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吸收入血液循环,转运到全身,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
2、试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能量和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功能的调节:
(1)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腺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或减少),进而促进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或减少)。
(2)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如果过高,可以直接抑制下丘脑TRH,及腺垂体TSH的分泌,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3)自身调节:甲状腺能够根据血液中碘离子的浓度,通过自身调节改变摄取碘与合成甲状腺的能力。
3、试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生理作用:
(1)对糖代谢的影响:有显著升高血糖的效应。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糖异生,抑制细胞对糖的利用,从而升高血糖。
(2)对蛋白质的影响:抑制肝外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肝糖原合成。
(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液游离脂肪酸升高。
分泌调节: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将信息传递到下丘脑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刺激下丘脑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减少),进而影响腺垂体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减少),从而影响肾上腺对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减少)。
: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使腺垂体合成和释放ACTH减少,也会减弱腺垂体对CRH的反应。
第八章血液
名词解释
: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血凝。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
: ,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在人类的红细胞中,已经发现了多种不同的血型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简答题
?各有何生理意义?
答: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极为重要。
由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叫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正常血量具有重要作用。
。
答:白细胞的类型有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60%。分为①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又走到炎症部位吞噬细菌并将其分解,还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其他坏死组织的碎片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②嗜酸性粒细胞,它可吞噬异物或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组胺酶分解组胺,减轻过敏反应;还可杀灭蠕虫。③嗜碱性粒细胞,它可增加局部血流和小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过敏反应,还可促进其他白细胞向炎症或过敏反应区迁移。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具有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的作用;分泌功能;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等的功能。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反应以及凝血功能是完成正常止血功能的基本因素。血管内膜损伤后暴露内膜下组织而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形成松软的止血栓阻塞伤口,实现初步止血。同时激活凝血系统,血小板能吸附多种凝血因子于其磷脂表面,促进凝血过程,在局部迅速出现血液凝固,在凝血块形成后,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使较软的凝血块回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进而形成牢固的止血栓达到有效止血。
7.
人体解剖生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