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目录 CONTENTS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绪论 0102/第一章绪论06/第二章普惠信贷业务发展普惠信贷发展现状与困境 07破局之道:聚合模式 0912/第三章聚合模式:节点的解构获客节点 14风控节点 17增信节点 21资金节点 2326/第四章聚合模式:节点的联结聚合模式的合作准入机制 27聚合平台的系统架构 27主导聚合的核心能力 3032/第五章聚合模式的实践资金与获客、风控的单节点聚合 33多节点的全面聚合 3440/第六章聚合模式的监管:初步探讨分业监管框架下的聚合信贷 41未来的展望 48目录 01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02 第一章第一章绪论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02 第一章20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大规模普及,普惠金融在中国获得了爆炸式发展,人们对金融服务产生了大量新需求,金融业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2013年11月12日,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普惠金融理念正式走入国家级文件。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念融发展规划(2016-2020》,全面阐述了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思路。2016年,G20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数字普惠金融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会议通过《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及《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三个文件。其中《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是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并要求下大力气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要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政策层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在政策引导、监管引领、各相关部门协同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储蓄、支付等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延伸。截至2018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机构覆盖率达96%,2013至2018年,,。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与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的小微企业、农户等群体的融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如何提升现有金融体系对这部分人群的信贷供给质效成为下阶段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是我国普惠信贷供给端的主导力量,其他类型的机构,如村镇银行、金融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和保险等,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借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常独立完成从申请到贷后管理的全部业务环节,这种“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也一度被移植到普惠信贷领域。但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具有金融需求多元、地域分布广泛且分散、风险复杂且识别成本高、金融素养和互绪论 03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联网接受运用程度参差不齐等特点,而单一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务开展中,存在获客渠道单薄、自有数据风控效果不理想、风险自担情况下风险过于集中、资金供给受限从而影响规模成长等诸多问题,在业务可持续性上遭遇瓶颈,从而在“单打独斗”模式之外衍生出了“科技赋能”模式。赋能模式是指互联网企业向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弥补其技术短板,通过对既有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数据化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改善用户体验。但是,互联网企业所能输出的能力存在明显的边界:即其优势仅存在于线上。一方面,纯线上经营模式能支持传统机构为移动互联网族群提供契合他们习惯的快捷服务,但难以覆盖大量存在于线下、互联网能力薄弱的长尾人群。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积累和融合的线上数据能够支持其有效进行身份识别和欺诈风险辨识,开展小额、短期、消费性贷款业务,但在中大额、中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甄别上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限制其对小微企业、农户等群体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的服务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一种新模式——普惠信贷聚合模式——被提出并应用。对于聚合模式,我们将之定义为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开放平台,将在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业务节点中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生态体系的普惠信贷业务模式。在聚合模式中,诸多业务参与方在遵循自身经营资质要求和机构间合作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在业务属性、服务网络、数据沉淀、科技研发、融资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多元化、价格可承担、体验便捷的信贷解决方案。相比传统

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琥珀
  • 文件大小301 KB
  • 时间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