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胆汁淤积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的概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来源:《肝脏》作者:张大志浏览:2567发布时间:2008-10-139:39:00胆汁淤积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且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因此胆汁淤积的治疗应包括病因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    1/3的致病原因不明,对基本病因明确的胆汁淤积,如有可能均应力争根治或控制基础疾病。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肝外胆汁淤积。肝外胆汁淤积是肝外或近肝门处大胆管的机械梗阻所致,主要为胆管结石、寄生虫、肿瘤以及感染、发育异常、手术后并发症等引起的肝外胆管阻塞。因此采用手术治疗解除梗阻,一般能取得较好疗效。目前能采用的手术方式有经内镜介入胆道引流术、经皮肝胆道引流术(PTCD)和开腹手术。(1)经内镜介入胆道引流术:以其创伤小、病死率低、住院周期短等优点而成为解除肝外梗阻的首选方式。自1973年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以来,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及经内镜胆管支架引流术已广泛用于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取得较好的效果。但ERCP术可能因幽门或十二指肠狭窄、先前的胃肠手术、导管无法插入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获得成功。近年有报道ERCP和PTCD失败的患者可在EUS引导下经食管、胃、小肠胆道引流术取得成功,拓宽了内镜的治疗范围。(2)PTCD:自1974年Molnar和Stocknm首先报道采用PTCD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来,PTCD技术上有很大的改善和发展。但PTCD有一定的并发症,如胆汁外漏、腹膜炎、大量胆汁流失引起电解质的紊乱、胆道出血、疼痛和患者生活不便,以致许多患者不愿接受。现已成为胆道梗阻经逆行性胆管造影术治疗失败后的一种选择。(3)开腹手术:因创伤大、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等弊端而成为胆汁淤积手术治疗的次要选择。但肝移植术仍不失为治愈复发性、顽固性胆汁淤积瘙痒及某些潜在肝脏疾病的最终方法。 :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病因的肝内胆汁淤积。但免疫抑制剂由于选择性和特异性的限制,在治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及肝、肾功能,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损害,如硫唑嘌呤的使用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及时停用有关药物至关重要。   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办法是肝移植,肝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可达90%。 二、慢性胆汁淤积的特异性治疗 可根据不同病因对胆汁淤积进行特异性治疗,如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肝移植排斥反应可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UDCA):UDCA是一亲水性二羟基胆酸(化学结构:3a,7β二羟基-5β胆烷酸),最早从中国黑熊胆汁中分离出来。口服游离的熊去氧胆酸后,30%~60%的剂量在小肠和大肠被动吸收,进行有效的肝摄取(>60%的所吸收量);结合的熊去氧胆酸分泌入胆管分支及小肠中,并进行肝肠循环,在末端回肠被大量重吸收。连续口服药理剂量的熊去氧胆酸(10~15mg·kg-1·d-1),它可成为肝内及体循环内主要的胆汁酸,占循环胆汁酸的40%~60%。值得注意的是熊去氧胆酸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在进展期胆汁淤积时可降低。肠道吸收后,熊去氧胆酸进人门静脉循环,被肝细胞基底外侧膜的特异性转运体Na+依赖性的牛磺酸共转运体(NTCP)和有机阴离子转运

胆汁淤积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的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yst8776
  • 文件大小141 KB
  • 时间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