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1分) (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1分) (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的迁移应用。(1分) (4)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1分) (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1分)。:(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i分) (2)品德内容的社会性。(1分) (3)品德表现的行为性。(1分) (4)品德结构的稳定性。(1分) (5)品德抉择的自觉性。(1分)?: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智力测验上都存在差异。(1分) (1)智力的个体差异既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主要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2分) (2)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智力性别差异问题:从总体上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从智力结构上看,男女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2分) (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情感发展特点。 :(1)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3分) ①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②自相矛盾的情感;③少年的热情与冲动;④选择性友谊的建立;⑤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2)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2分) ①个性化的情感;②浪漫主义的热情。 ,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习生活中,问题解决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①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分)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2分) ③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2分)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3分)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的、有意识的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2分) ③提供多种练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考虑练习的质量,精选习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2分) 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2分) ,联系教育实际,谈谈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埃里克森
心理学大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