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基于目前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开发的智慧政府服务平台,在三维地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人、地、事、物、情、组织数据库,将社会生活对应到地理信息库中。并通过建设政府到社区(村)的专用通信网、把政府对老百姓的办事内容都通过工作流放到网上,在基层网格建设服务站,既解决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问题,又使得基层网格干部有职有权有物,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多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同时网上办事便于政府监督、提高工作效率。领导使用手机APP进行网上审批,网格长使用APP可以随时解决网格内发生的事件,或者汇报民情。作为治理体系还提供了社会综治、农村电商、入户体检、社区养老等智慧社区项目,使得群众可以享受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带来的信息红利。 助力解决政府领导的烦恼 助力解决居民的问题 问题:1、当今社会人员流动频繁,生活节凑快,邻里之间交往减少,网上虚拟社会生活增多,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很陌生,加大社会管理工作困难;2、政府办事中心窗口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细,群众办事跑腿成本增加,办事过程效率监管不足;3、基层的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解决方法没有积累、没有有效的监督渠道,使得小问题激化成大矛盾;4、社会构成要素增加,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增多,需要解决的速度加快;5、住宅商业化与企业私有化,使得居民更依赖社区的凝聚力和社区服务;因此,增加干部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渠道。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被写入十三五建设规划中。社会治理网格化是国家的战略需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n 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强化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改进政府治理方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改进社会治理手段,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和标本兼治。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信用体系、危机预警干预等制度建设。完善政府社会治理考核问责机制。n 第二节增强社区服务功能n 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依法厘清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权责边界,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促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机衔接,实现一站式服务。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素质。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达到13%。n 第三节发挥社会组织作用n 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推动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加强综合监督和诚信建设,更好发挥自律、他律、互律作用。n 第四节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n 引导公众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规范修身律己,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加强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社会关系、约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n 第五节完善公众参与机制n 依法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对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建议。完善村务公开、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途径,加强公众监督评估。n 第六节健全权益保障和矛盾化解机制n 健全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诉求表达功能。全面推行阳光信访,落实及时就地化解责任,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利益保护机制,保障群众权利得到公平对待、有效维护。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矫治。) 系列标准与规范国家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步标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突破,共有26个中央和国家部委共同起草。是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动态化、信息化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和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的基
网格化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