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品味经典,让广大学生亲近传承中华文化,促使广大学生从小播下中华文明的种子,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是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如何精心编选国学读本也是摆在中学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反复斟酌筛选,我将国学精髓《弟子规》《孝经》《千字文》《千家诗》《论语》等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传统蒙学读本和一些经典的诗词文赋纳入诵读范围,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活动。,让经典诵读“润物无声”。经典重读,教学的重点一方面是疏通文字、背诵名句名段,比较准确地把握主题内涵;一方面是让经典中那些简明流畅、含蓄隽永的语言,让那些至今还活跃在我们生活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在教学中以古人的人格、古人的精神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形式,让经典诵读“润物无声”。如,我通过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收看百家讲坛等丰富多彩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升华内涵,陶冶性灵;充分利用多媒体,学习中央电视台的《论语心得》以动画的形式进行《论语》讲解的方法,把课文内容制作成flash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那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令人羡慕。在教学中我也适当地开一些辩论课,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这样做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也提高了内容的趣味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典诵读”实践活动,让经典诵读“异彩纷呈”。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我在经典诵读教学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一是在诵读表演活动中,除集体朗诵、个人领诵外,结合演奏、舞蹈、课本剧、唱歌等形式,将经典诗文灵活多样的去展示、去理解、去感悟。如让学生把经文里的小故事进行改编,设计台词,搬上舞台表演。《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头悬梁椎刺股》《孟母三迁》等都成了同学们进行再想象、再创造的基石。二是举行“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让学生将诵经的感受、体会和变化写出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作文内容,又升华了经典中蕴含的“神韵”,最终达到学习经典的要旨。“经典诵读”融入养成教育,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加强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起,让学生从小学会文明处世,礼貌待人,诚实守信,遵规守纪等。如研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文时,我精选其中符合现代要求的内容,编入班级管理发展目标中,进一步细化了规范标准,使学生深刻感受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