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女性骨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即骨产道,其大小、形态对分娩有直接影响。一、骨盆的组成1、骨盆的骨骼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髋骨又由髂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2、骨盆的关节两耻骨间有耻骨联合,为纤维软骨组织;骶骨与髂骨之间以骶髂关节相连;骶骨与尾骨间以骶尾关节相连,骶尾关节略可活动,分娩时,下降的胎头可使尾骨向后翘,有利于胎儿娩出。3、骨盆的韧带较重要的韧带有骶结节韧带与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为骶骨、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骶棘韧带为骶骨、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韧带。骶棘韧带的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示。二、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真骨盆和假骨盆两部分。假骨盆又称大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上,为腹腔的一部分。假骨盆于产道无直接关系,但其某些径线的长短关系到真骨盆的大小,故其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大小的参考。真骨盆又称小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下,又称骨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骨盆腔的前壁为耻骨联合,;耻骨两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后壁为骶骨和尾骨,,。侧壁为坐骨、坐骨棘、坐骨切迹、骶棘韧带。其中坐骨棘位于骨盆中部,在分娩过程中是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三、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临床上将骨盆分为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及出口平面,而出口平面又分骨质围绕的出口平面及菱形出口平面。:为横置的椭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两侧为髂耻线,后方以骶骨上端为界。(1)前后径:指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联线,称为真结合径,平均为11cm,临界值为10cm。真结合径并非耻骨联合至骶岬间的最短距离,实际最短距离是骶岬至耻骨联合稍下处的产科结合径。产科结合径是胎头下降时必须通过的人口平面的最短径线,~。(2)横径:两侧髂耻线间的最大距离,平均长度为13cm。横径并非处于人口平面正中,而略向后偏。横径将前后径分为两段,前段为前矢状径,后段为后矢状径。人口平面以横径为最长,前后径最短。(3)斜径:从左侧骶髂关节到右侧髂耻隆突为左斜径,从右侧骶髂关节到左侧髂耻隆突为右斜径,正常情况下两侧对称,长度相等,平均为12cm。由于乙状结肠位于左斜径上,胎头多取右斜径人盆,因此,枕左前位较枕右前位多见,枕右后位较枕左后位多见(图l-1)。,前后径大于横径.(1)前后径:由耻骨联合下缘通过坐骨棘间径中点,至第4或第5骶骨的径线为中骨盆前后径。此径线可经阴道直接测量,不受骨质厚薄的影响,所得数据误差不大,有较大的临床意义,,。(2)横径(坐骨棘间径):是中骨盆最短的径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难以准确测量,只能参考以下各项指标做出估计:①坐骨结节间径短小时,骨盆侧壁内聚,坐骨棘间径也短小;②坐骨棘按其突出程度分为Ⅲ度;Ⅰ度为稍突出(正常);Ⅱ度为较明显突出;Ⅲ度为明显突出。坐骨棘突出越明显,坐骨棘间径越短;③,,两者相差近1cm。坐骨棘间径的临界值为10cm(图1-2)。。前三角略小,后三角较大。前三角两侧边均为骨质构成

女性骨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yst8776
  • 文件大小9.20 MB
  • 时间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