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来源于何处?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才值得仰望!《ToMyLight》高校的学术不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题调查报告组员:徐冲王洋肖开颜复旦学术丑闻复旦宣传片抄袭学子心血被吞噬高校学术抄袭频发从“复旦”说起复旦2015年宣传片VS东京大学宣传片5月27日,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日,复旦大学发布了一个名为《ToMyLight》的宣传片。该片时长4分钟50秒,与传统的高校宣传片形式迥异。在英文叙述背景音下,一名复旦毕业的女性试飞工程师,身穿飞行服漫游校园,最后脱下飞行头盔,开始新的旅程。该片特意选在校庆日发布,并在一周前提前预热,多次发布预告。校方对该片定位是:“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但该片上线当天,即被多名网友质疑抄袭,引发争议。微信公众号“天黑动物园”发文《复旦大学最新宣传片被曝抄袭日本东京大学?》,称复旦的宣传片,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非常相似。后者情节为,一名东京大学毕业的女宇航员,身穿宇航服漫游校园,最后脱去头盔。两片的创意、镜头、文案甚至画面等多处细节,均高度相似。随后,质疑声音逐步扩大。在复旦大学发布宣传片的官方微博下,许多网友留言评论,质疑校方有抄袭嫌疑。有网友提出,如果确认是抄袭,“是绝对不可原谅的”。哲学系77级校友“光老顽童”称,“看到母校的新形象片,以及东京大学的短片,我无地自容。两个短片在创意,画面,人物,艺术手法解说风格上都几乎一模一样。请复旦校友联名要求校方对此抄袭事件作出解释”。但是,被指抄袭东京大学宣传片后,复旦大学新版校庆宣传片再遭质疑。网友称,该片结尾片段传递校徽出入画面的镜头,涉嫌复制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中的创意。此外,复旦大学校庆的一个标识也被指出与苹果TouchID图标“神似”。复旦大学学术丑闻处理结果遭质疑2007年12月24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其校园网上发布了“2007年第1号”通告,通报对该校三起学术剽窃事件的调查审议结论与处理建议。复旦大学首届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俞吾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此结论在复旦校园网公布,目的是要让师生及外界看到复旦对此种行为的态度,对本校的治学起警示作用。网站负责人质疑处理结果涉及到迟姓教授及顾姓教授的举报均来自国内知名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对于这三起事件的处理结果,该网站负责人方舟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复旦大学师生被举报的不端行为,2007年并不止这三起,而处理结果对学生很严厉,对教师却轻描淡写。他认为,学生也许是造假的具体从事者,但是学生造假,往往也是由于其导师纵容、怂恿或无能导致的。教师在造假事件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学生还是应该以教育为主。如果造假未被发现导师要分享甚至占有学生的成果,被发现造假了就一推了之,“有福同享,有难却不同当”,这是很不公平的。而现实是,有人评论“中国高校论文抄袭已经跟喝水般正常”(——刘逸明中国江西新闻网)·200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做博士后的刘某在论文中窃用他人部分图片,文章的其他作者(包括刘的工作指导教师迟教授)对其剽窃行为并不知晓。五官科医院学术委员会提出处理意见,取消并收回刘某博士后出站证书,迟教授停止招收博士后两年,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迟教授检讨。·2007年,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叶某的英文论文及其中文版本,部分内容涉嫌抄袭他人。学校经过细致比对,发现有28处和两张图片涉嫌明显抄袭。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审议后认为,叶某作为主要责任人,建议开除其研究生学籍;导师顾教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议研究生院暂停其两年内招收研究生资格;并建议学校同意顾教授辞去信息学院副院长职务的请求。·2007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存在严重抄袭现象。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审议后做出处罚处理,将此事通报研究生院和出版社,建议出版社将存书全部销毁,已经发行的也尽可能收回处理。·2010年3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在《文艺研究》上发表文章指证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存在抄袭。·2011年12月6日,《南方日报》报道河南大学副教授王浩斌3年发表273篇论文,并存在大量“一稿多投”行为,同一篇论文在不同期刊上发表的现象出现了至少18次。·2011年7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光抄袭台湾硕士生论文事件。四川大学迅速查明李小光抄袭事实成立,并决定解除对李小光副研究员的聘用,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2011年10月前后,中山大学曝出青年教师、女博士后王冰抄袭事件。中山大学查明,本校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王冰的博士后论文《中录〉的生存调查与控制》,几乎将媒体人沈亚川一篇14620字的文章完整地抄袭进论文。·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宗军被举报抄袭、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华被举报抄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武被举报抄袭
高校学术不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