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重要表现 理想是人们基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关系状况而对于社会、人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必然状态的预期、向往和超越性追求。信仰是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当人们对于某种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在理智上认同,情感上接受,并以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勇于实践这种理论观念,就会逐渐在内心形成一种坚信不疑、矢志追求的精神状态,这就是信念与信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正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广大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我们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发的各个阶段取得巨大成绩,均在于广大共产党员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动力,作保证。 一、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倘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就是井冈山军民一切力量的源泉,成为井冈山军民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思想基础。 由于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与强大的敌人相比,革命力量太弱小,加上原来收编的旧白军残部(指起义前夕收编的流落在鄂南一带的黔军夏斗寅残部邱国轩团)反水叛变,秋收起义遭受严重的挫折,一支5000余人的工农红军仅剩下1500人,失败的阴影笼罩全军上下,没有目的没有归宿的凄凉向他们袭来。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部队从浏阳文家市出发,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对全体指战员说道:“打几个败仗没有什么大不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这里好有一比:国民党反动派就像一口大水缸,我们呢,就像是块小石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依靠千千万万的工农群众,我们这块小石头就总有一天要打破那口大水缸!”[①]在毛泽东坚定的革命信念鼓舞下,秋收起义部队打起精神,开始了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 然而,在抵达井冈山脚下的三湾之前,起义部队屡战屡败,此时南方天气又十分炎热,艰苦的长途急行军中,患疟疾打摆子的人越来越多,伤病员痛苦的呻吟声声入耳,部队情绪十分低落,一些耐不住艰苦的人公开询问“你走不走”、“准备往哪儿去”,一些人甚至悄悄扔下枪,不辞而别。毛泽东眉头紧蹙,大口吸着劣质的烟草,开始了他著名的“三湾改编”的沉思。经过五天的改编和整顿,部队面貌一新。10月3日,脚伤未愈的毛泽东精神抖擞跑步到部队前面,他说:“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
坚定地理想信念党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