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心智之门,走上成功之路————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乍一看到这个书名,原以为又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或者和什么成功学相关的,我对此类书籍一向无甚好感。但直到抱着好奇的心态并戴上批判的眼镜一股脑儿读完以后,才发现,这本书真的不一样。因为它让我开始动脑子,去思考很多问题。首先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要叫《把时间当作朋友》,它的副标题“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更符合全文的内容。因为从本质上讲,这本书讲的也还是一种成功学,尽管它花费了整整一个章节去打击所谓“成功学”,却始终逃不开它是一本“教人成功”的书的这个事实。既然我们的本职是教书育人,那么,就从如何帮助学生成功学习谈起吧!首先,成功不是买彩票,可以瞬间降临,它需要时间来积累,但是时间不够用却是很多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没时间预习,没时间做题,更没时间复习,甚至已经没时间吃饭和睡觉了。似乎是“没时间”才导致了“不成功”,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那些被大量用在了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聊天、玩闹的时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时间一刻不停的在消逝,谁又真正抓到住呢?所以,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是时间,而应该是自己!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也正是如何让学生管理好自己。培根说: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思考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思考,于是,我们运用了提问这一策略。从我们提问让学生回答,到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效果如何呢,提问了就是思考了么?我们常说,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但是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往往并不用去问他人,因为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所以,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学生的提问,最终都是源自于人类史上所有的人都共同拥有的弱点:懒惰。把自己懒得思考的问题,交给别人来解决。这样的提问,形同虚设。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心智所具有的力量吧。“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相信许多人都会赞同这点,我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其实,很多事,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的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情没兴趣。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慢慢提高孩子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尤其在开始阶段,能够不时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设置相对平缓的阶梯式学习任务,让学生一步一步的顺利完成。切忌难度跨越太大,拔苗助长的事往往都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把事一步一步做好呢?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过分关心自己正在用的方法是不是正确。仅仅正确还不够,还要考虑这方法是不是足够巧妙。更进一步,除了正确与巧妙之外,还要效率,因为人生苦短,如果成功太慢,那么幸福必然减半。可是,这些貌似出于“理智”的想法肯定是有局限的。否则的话,有一个现象就根本无法解释了:很多人用非常愚蠢而无效率的方法,却最终确实成功了。因为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了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其实,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方法,而不是找到方法再学习。要让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