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地热报告目录前言 2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 6第一节交通位置 6第二节地形及河流 7第三节气候条件 8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9第一节大地构造位置特征 9第二节区域地层特征 10第三节区域构造特征 12第三章工区地热地质条件 15第一节地球物理场特征 15第二节新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 24第三节地层 25第四节构造 28第五节地热形成条件 30第六节地温场特征 32第七节产水量分布特征 34第八节热储层压力变化特征 35第四章评价区地热水水化学特征 38第一节对兰格利厄—路德维奇图的分析 38第二节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40第三节主要元素比值的分析 42第四节水中主要元素的变化 45第五章储量计算及评价 48第一节热储层的有关参数 48第二节资源量计算 56第三节弹性储量 60第四节储量计算 61第五节资源和储量的评价 68第六章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述 70第一节地热水质评价 70第七章热田开发的效益评述 75第一节投资效益分析 75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 76第三节环境效益分析 80第四节地热开发环境保护区的建立 81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83参考文献 85前言良乡地区赋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五十年代中末期在良乡东昊天塔坡附近进行供水水源勘探时就发现了30℃左右的温水,1968年北京水文队(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前身)在良乡陶瓷厂院内施工地震观测孔时,获得了出水温度为36℃的地下热水。七十年代良乡镇附近又先后施工了几眼地热井,井深均在1000m以内,℃。八十年代初在良乡线路器材厂院内施工的一眼地热井,井深达到1300m,℃,℃。到一九九五年良乡地区共有地热井10余眼,出水温度始终徘徊在36~41℃之间。1995年7月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在长阳乡南广阳城附近施工了一眼地热井,井深1500m,℃,为在良乡地区寻找温度较高的地热水指明了方向。1999年针对本项目要求,我单位在京良公路北侧的西营村附近布置了一眼地热探采结合井,井深1425m,出水温度达到60℃。近年来,由于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良乡地区地热资源开发的速度。为了查明良乡地区地热资源分布范围,配合北京市地热管理处和房山区政府做好良乡地区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管理工作,一九九九年四月一日受北京市地热管理处和房山区地矿局联合委托,由北京市地热开发研究中心承担良乡地区地热资源综合评价,工作周期一年半。本次地热资源评价工作的任务是:①查明良乡地区及附近地层岩性、厚度、热储埋深及其边界条件,建立地层层序;②基本查明工区地温场分布规律及地温梯度变化特征,圈定热田面积及地热异常范围;③基本查明工区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阐述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排泄条件,建立热储参数模型;④计算工区地热资源储量。良乡地区地热资源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以前人工作成果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部分工作量为辅。前人在本工区进行过大量的地质工作:1958年进行过1:25000良乡工程地震勘测;1959年进行过1:50000综合性区域地质普查和平原区物探工作;1959年在良乡附近进行过1:25000供水水文地质勘测;1960年进行过良乡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探;1982年进行北京平原区地温普查时涉及到本区;1991年编写北京平原区地热普查报告包括本区;截止到目前为止,良乡地区共开凿地热钻井近20眼,获得的地质资料是本次地热资源评价报告的基础。原石油部等单位在北京地区所做的重力、电法、地震等工作曾涉及本区,所取得的物探成果对了解良乡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热储埋深起到重要作用。本次良乡地区综合评价工作,对于前人的部分物探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解释。同时对工区的部分地区采用了一些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为查明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提供了宝贵的地质信息。特别是工区内分布的17眼地热井的地质资料,对掌握工区内的地质构造、地层层序、热储层及盖层的分布特征,地温场的变化规律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利用各井的稳定流抽水试验成果,计算并推导了热储参数,为地热资源综合评价和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良乡地区地热资源综合评价面积为40km2,考虑到良乡地区东北隅的自然地理和地热地质条件,为方便房山区政府在编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时统一安排,特把评价区向东北扩展到房山区的行政边界线,面积扩大为68km2。在进行地热资源评价的68km2范围内,,经地热资源综合评价可圈定为“良乡地热田”,工区中地热井的生产能力为36~60℃×104m3/a,×1010Kj/a,×104t标准煤的放热量,经统计良乡地热水年开采量在50×104m3~67×104m3,仅占生产能力的7%左右,
房山地热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