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中西方“义利观”.pdf.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占缸会
· 中◆法学研究
浅析中西方“义利观
李华坤
摘要“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古代“义利观”以儒家、墨家等流派为代表,以“为上,
强调“义务论”,缺乏权利意识,走‘‘人道”之路,最终导致社会高于个人的社会本位思想。而西方的“义利观”则以功利主义、
正义论以及权利学说为代表,偏好于‘权利论’’,认为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个人高于社会。本丈通过对比中西方“义利观”
的差别,试构建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的“义利观。
关键词儒家墨家功利主义正义论
作者简介:李华坤,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中国古代义利观二墨家的义利观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不同诸侯国、集团、阶层的政治经济在诸子百家中,墨家的利益观与儒家有明显的区别。墨子提
等利害关系的日趋尖锐,义利之辨成为一个重要哲学命题,形成倡“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墨子说:“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
了儒、墨等学派的“义利观”。尽管“义利观”已经历经数年,表述利,兼而利之”。。“兼”即考虑自己又考虑别人,进一步强调利不
许多,但其含义与现在所理解的一般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义但不非义,而且主张义利并行,即所谓“义者,利也”。墨家认为义
是指人类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就是利,而利则是公利,即天下国家和百姓之利。义利二者是内
最高道德价值;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在很在统一的。一方面,天下国家和百姓的利才是义的内容。即凡是
多情况下,义可以理解为公利,即公众的利益;利则理解为私利, 能够给天下国家和亿万百姓带来现实利益的,才是义,是道德;反
即个人的利益。义与利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公利与私利的关系。之,则是不义,是不道德,是恶;另一方面,义又是实现天下国家和
本文则是从这个关系层面来理解义利观的。百姓之利的手段,义可以扶国家、安社稷。换言之,义可以给天下
一儒家的义利观国家和百姓带来现实的利益。总之,墨家把义通约为利,把利规
孔子日:“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定为公利,从而在公利的基础上,把义利统一起来了。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见得思义”、“⋯⋯见利二、儒、墨“义利观”对比
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君子义先秦儒家先义后利的义利观是以大一统和封建集权为宗旨
以为上”。。由此可见,孔子并不否定“利”——“富与贵,人之所欲的,体现了一种着眼于整体利益的价值导向,它代表了封建统治
也”,但是认为要先义后利、义以为上、义高于利。阶级的整体精神,在敦厚民风中起到积极作用。
孟子日:“富,人之所欲也”、“王何必日利”、“生与义二者与此同时代的墨家强调的则是义利上的统一性、一致性。这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同样并没有否定利,认为道德仁是与儒家的区别。墨家认为利即天下国家和百姓之公利,义是整
义的培养仰赖与物质条件。同时,一切决策应该以仁义道德作为体利益的要求,也是利人的最终目标,这种“兼爱”、“交利”的义利
标准,一切都要出于道义,不能出于利益。当义与利相冲突时,要观胸怀博大,打破了阶级、家族本位主

浅析中西方“义利观”.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