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导火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上节课学过】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入中国的开始,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的战争,正式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2年4月15日,中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并积极参加和推动对日武装战争,特别是东北地区,组建了东北游击队,】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工人、农民、学生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抗战。此时,在共产党工农红军积极抗日的同时,国民党部分爱国官兵自发进行了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国民党官兵的合作。极大地变动了国内阶级关系,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结合国际情形,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是必要的。提出和形成1934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抗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工农兵学商大联合,号召全民动员,全体人民武装大联合,放弃了打到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使党的统战思想得到新发展,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新中央正确领导,为确定正确统一战线策略提供条件。一二九运动193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划分的华北五省自治,,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瓦窑堡会议【红一方面军已到陕北】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林育英)、杨尚昆、王稼祥、彭德怀、郭洪涛等十余人。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12月2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