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谦词的误用公文写作敬谦词的误用[作者:周探科 来源:jihua918 点击数:4315 更新时间:2007-07-2310:11:49 文章录入:jihua918](《应用写作》2004年第2期)一我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许多表谦敬意义的词语。这些敬词和谦词广泛运用于称谓、人事往来、客套应酬和书信写作等各种社交场合和社交活动中,在汉语言词汇总量中占了一个不小的比例;一个能根据“抑己扬人”的社交规则正确使用谦敬称呼的现代人,往往会给人留下“修养好”、“有文化”的良好印象。像“令尊”、“家父”一类客气话,过去在读书人中间、今天在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社会中,是常用词,用得很普遍,一般不会出错;50年代以来,大陆用得很少,如同一件搁置已久的工具,如今使用起来似乎是不太顺手,一般人固然屡屡出现错误,有时即使是一些颇为著名的作家笔下也会出现一些对敬谦词的错误用法。概括说来,敬谦词的使用主要存在着这么四种错误: (一)谦词误用为敬词这是用错敬谦词最普遍的一种情形: 1.《××周报》2002年7月12日有一篇文章谈及《秋海棠》作者秦瘦欧先生:“1985年我搬迁新居,秦老前来作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副为补壁,那对子上写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彭教授,请你抛砖引玉,为大家先说几句吧。” 《无酒有书贺猴年》的文章,谈的是猴年(1992年)春节拜访老作家秦瘦鸥一事。其中作者这么写道:秦老“得知我们初八前去,故早恭候在家”。 4.××出版社《北伐战争风云录》(上卷)第6页: 李鸿章心领神会,道:“我知道老师现在的处境,您效忠皇上,爱民爱兵,但也难免遭到小人的猜疑。”曾国藩捋着稀零零的胡须,哈哈一笑道:“门生多虑了,我肝胆相照,为朝廷的恩典,担负起责任。” 《敢遣春温上笔端》: 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唐敖庆、卢良恕、杨乐、何祚庥、高景德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例1的“补壁”本是一个谦词。书画家在向别人赠送自己的作品时,往往会用“补壁”一词以示谦,言下之意我的作品只能为你糊糊墙壁。此处作者把它用在别人身上,显然是大错特错了。例2中的这位书记先生显然是把作为谦词的“抛砖引玉”作为敬词的“发表高见”混淆了。例3的“恭候”是一个对己示谦、对人示敬的谦词,只能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家身上,未免显得妄自尊大了。例4的“门生”指(自己的)学生,缘起科举考试及第的人对主考官的谦称。中国人尤其是封建时代官场上的人,对于称呼是十分讲究的。如后辈常在前辈前自称“晚生”,表示对前辈的尊重;而前辈却不能称后辈为“晚生”,这是礼貌。李鸿章虽系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但曾不会以“门生”呼之。如果李自称“门生”,那是应该的,这是自谦。比如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李鸿章面前常自称“门生”,而称李“中堂”,就是因为丁是李的同乡,又是李的下属,故以“门生”自谓,表示“我是您的学生”。同样,李鸿章在曾国藩面前可自称“门生”,曾国藩则应以李的字或号称呼他。子黻是李鸿章的字,少荃是他的号,曾可以此称之,以示亲近。即使曾国藩实在要以老师自居,也应以“贤契”称之。例5的“忝”字,作为谦词,有
敬谦词的误用公文写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