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动静脉溶栓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溶栓后护理,得出有效预防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行成动静脉溶栓护理
我科于2009年11月收治本例患者成功实施了动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1岁,2009年11月22日15时以右侧肢体无力,活动障碍7小时入院,既往有右下肢静脉血栓病史5年。入院时患者较烦躁、懒言,眼底无渗血、出血,A:V=2:3,视乳头边界清,无水肿,颈无抵抗,右上肢肌张力增高、肌力2级,右下肢肌张力降低、肌力1级,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12分。入院后予拜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反复出现四肢强直、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等癫痫症状。于11月24日行腰穿术,脑脊液清亮、脑压350mmH2O,于11月25日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随即进行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治疗,先后缓慢泵入尿激酶60万单位(25万单位左侧颈内动脉,25万单位右侧颈内动脉,10万单位左侧椎动脉),术后予尿激酶20万单位持续静脉泵入24小时改为肝素持续静脉泵入,次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癫痫发作时间间隔延长,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于12月4日复查腰穿术,脑脊液清亮,脑压150mmH2O。12月23日复查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后再通。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凝血功能正常,于12月28日出院。
2护理
、方法、效果和安全性、大致过程及成功经验,让患者建立充足的信心,术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做好碘过敏试验,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测定,测量双上肢血压并记录,检查穿刺处皮肤脱出及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中和术后对照。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因此术前给予留置导尿管,术前晚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保证患者良好睡眠。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更换手术衣裤,予穿刺部位对侧留置静脉留置针,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保持血压在正常水平;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对造影剂的反应。
,穿刺口加压包扎并予沙袋加压局部,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24小时,并使用约束带,
防止术侧髋关节曲屈造成局部出血形成血肿,密切观察穿刺端肢体的皮肤颜色、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有无感觉障碍。
,特别是临床体征变化
(1)颅内出血这是颅内静脉窦血栓直接溶栓的最危险并发症,要密切观察有无意识、瞳孔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出现上述症状应首先考虑颅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处理。(2)穿刺部位出血李秀琼等认为用一
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动静脉溶栓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