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速写活动总结写生考察报告写生考察报告安徽宏村、西递是大学第一次写生的地方,我认为出外写生既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我们学业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使我的速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我了解了宏村、西递的特色文化,见识到了它们独具的气息风格。安徽宏村、西递是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写生之前,老师陪同我们先领略了宏村、西递的古文化建筑以及优美景观。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其中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西递集中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安徽名胜,黄山脚下一个古朴而幽雅的小山村,这样一个建筑史上独具风格的地方是我们学设计专业的人所向往的。西递村,村子的平面布局呈船形,宗祠位于村子的中部,组成船的中心,村中石板路上矗立的十三座牌楼,一幢一幢的徽式砖瓦房构成了这庞大的船体。西递人善于“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文人、高官、巨商层出不穷。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民居,不但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聚落文明和合院文化,更以其建筑匠意与装饰心巧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丽与奇绝。而这两个早在1999年12月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村落,是徽州社会的缩影,是徽州人魂魄所系,也是解读是徽州文化的窥镜。走进西递古村,工艺精湛的石雕作品随处可见,成为一大特色,每户人家风格各异的透窗和房中的柱基础,都是用青石雕刻而成,其描形仿物,构思奇巧,惟妙惟肖,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西递古雕的代表作当数胡文光牌楼,牌楼由四根石柱支撑,中间两柱有两对倒爬石狮,形象生动,气势威猛,牌楼四柱间的横梁、月梁和梁托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有象征福禄双全的“鹤鹿同春图”,有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球图”,还有象征权势的“虎豹呈威图”等,其间十二个人物图雕更是栩栩如生、神采飞扬。西递又有大量的砖雕,砖雕工艺被广泛用于门楼、门罩、屋檐、花墙、栏杆、漏窗、屋脊等部位。其为采用特技烧制而掷地有声、色泽纯青的水磨青砖,精心细琢成坏之后镂雕而成;再是用人工按程序用严格筛选后的泥土,在规定的泥土湿度之内,模压成型,烧炼胚胎,才能制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砖雕。砖雕多采取圆雕、透雕和浮雕的混合手法,层次深入,立体感强,细腻流畅匀称,取材广泛,生动逼真,寓意多耐人回味。砖雕是明清以来西递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在西递的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无不镶嵌着形态各异的青砖雕刻,虽经岁月磨砺,风雨剥蚀,但仍然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芭。最不可忽略的木雕,是西递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内部必不可少的装饰。如窗槛、窗扇、花门、阳裙、雀替、梁垫、栏杆、斜撑、斗拱以及梁、枋、柱等均以木雕装潢。木雕除了精雕细琢之外还要镏金绘彩,显示富丽堂皇。通常雕刻有八仙过海,狮子滚球,合和如意,山水园林,亭台楼阁,鸟兽鱼虫,人物戏文及几何或写意图案。西递“三雕”,终成三绝!绝就绝在其人物栩栩如生,其花卉犹在怒放。西递古村民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在建筑学、建筑工艺、环境营建等方面非常突出,从房屋设计、室内装饰、环境美化和资源利用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表现出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有鲜明的中国地域建筑特色。西递是个幽雅的地方,幽雅的让人心颤。徽州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人文的文化上,而且在古建筑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徽州古建有“三绝”,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其中民宅建筑最吸引我的眼光。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跟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
风景速写活动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