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一次磨课记录.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次磨课记录第一次磨课记录 引言: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作为一名有新课程实践经历的每一位老师,对这句话都不会存在哪怕是一点点的质疑。磨课,不仅仅是对授课老师有帮助,其实,对于参与磨课的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业务自训。当然,前提是要负责任地去对待。从来,我都把每次认真的磨课当作是一种实践型的自助培训。下面,是我们小学数学第四团队第一次磨课的记录,这是一次跨时空的磨课,因为我们身各一方。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这种磨课方式的展示,能够给大家一些在工作上的启示。背景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设计者是海口二十七小的王晓芬老师。本节课也将是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的课。本节课先由王晓芬老师自己备课,然后把她自己的第一次教学设计发给我们,我们再对她的第一次教学设计进行打磨。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分别是:陈凤云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林  景  琼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王  宇  文昌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杨俊丰  海口市农垦一小贾  艳  海口市第九小学李晓丽  洋浦第一小学主持人:各位,前面大家已经认真的“听”了王老师第一次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对于王老师的这个第一次,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按照我们这次国培倡导的“二加二模式”谈谈,也可以按照你个人的习惯谈谈你对这个教学设计的看法。重点的我想应该多谈谈一些建议。王宇:我先来谈谈我的观点。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2011版)所提倡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本节课王老师并没有选用教材中例题,而是选择“中美两国在第27~29届奥运会取得金牌的统计图”的数据来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对这个素材比课本中提供的教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有兴趣,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各种问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新理念。同时,本节课还在课外练习题中以国际旅游岛为生活背景,让学生统计2009和2010年9月-12月到海南旅游的人数。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把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对此,王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复式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后,问学生能不能较快观察出“中国和美国在哪届奥运会上金牌数相差最大”,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紧接着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三、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

第一次磨课记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yzhluyin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9-08-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