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叱咤风云一代文豪——韩愈
第八讲叱咤风云一代文豪——韩愈
1、 流离困顿,不平之鸣——贞元八年(792)25岁登进士前后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但刚到长安,便遇到贫困的威胁,使他发出了“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的感叹,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被拒之门外,只得离京入幕府。此时生活穷困,郁郁不得志,常有不遇之叹,不平之鸣。
第八讲叱咤风云一代文豪——韩愈
2、 直言敢谏,仕宦曲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到元和元年(806)拜国子博士前后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旋又试授秘书省校书郎。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面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外,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弟子”。贞元十九年(803年)写了名作《师说》,这是韩愈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第八讲叱咤风云一代文豪——韩愈
贞元十九年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二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呤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尤其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韩愈作《荆潭唱和诗序》,提出了“文穷而后工”的理论。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韩愈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因杀了一批不法的僧尼道士。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元和八年(813年)韩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第八讲叱咤风云一代文豪——韩愈
3、平乱有功,夕贬潮阳——元和十二年(817)平淮西叛乱到元和十四年(819)谏迎佛骨被贬潮州时期
元和九年(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二年晋升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年),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并奉诏撰《平淮西碑》。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
8叱咤风云 一代文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