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年月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第卷第期. Ⅳ.
●文学研究
传承与创新:试论《黛西·米勒》的视角
杜开怀
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摘要:从小说诞生之日起,视角作为鉴赏和解读小说文本的基本手段和角度之一,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黛西·米勒》通过批判性、创造性地运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对小说理论和创作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是推进小说流派从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心理主义过渡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完善视角的独创更让前人、
来者无法望其项背。
关键词:视角;小说艺术;传承;创新;《黛西·米勒》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类。即使全知视角再怎么全能,过分依赖也常常会
一
、小说视角的嬗变史:回顾与对比
让作者为难:由于没有直接表达,读者与小说人物
小说起源于古时诸如传说、寓言等形式的叙述缺乏共鸣,解读不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者既不
文学,所以自然而然地,小说文本总有讲述者,或显想放弃全知视角又不甘冒读者反映冷淡之险,那么
现、或隐身,以向读者陈述故事。谈及讲述者就牵涉可以寻求折中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到托马斯·李斯特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视角。法国文体学家热奈特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
视角通常被定义为支配故事陈述角度的叙述方法。问题:聚焦,一个源自物理学的隐喻,包括零聚焦、内
长期以来,可供小说家选择的叙述模式有两聚焦和外聚焦三种类型。零聚焦类似任何人称的全
种: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在第一人称视知视角,外聚焦和第三人称客观戏剧视角相对应。
角里,虚构的“我”贯穿了整个故事,向读者转述他/ 内聚焦相对复杂,可能发生在第一或第三人称视角,
她视野里的东西,这种视角备受书信体小说家的青其焦点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是变换的或多重的。
睐。亨利·詹姆斯的《信札》,及马克·吐温的《哈克贝
二、亨利·詹姆斯在运用视角方面对小说
利·芬历险记》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技法的创造性传承和贡献
都是用第一人称写就的。第二种,即第三人称视角
有三种变体:客观戏剧、全知和有限视角。第三人作为饮誉其祖籍国和居住地——大西洋两岸
称客观戏剧视角向读者展现类似戏剧表演的情的英美两国——的小说家、文体家和批评家,亨利·
节故亦称为戏剧视角,没有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心詹姆斯宣告了意识流学派的萌芽,是十八世纪现实
世界。在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小说里有一个知主义向十九世纪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家。
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百事通”,他/她甚至可以以与亨利·詹姆斯之前的小说家总是醉心于对残酷
读者对话的口吻叙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全现实的客观揭露,以此作为创作的最高审美目标。
知视角在叙述事件和描述人物方面所具备的近乎由此,他们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得通过类似上
万能的灵活性,它几乎成了小说家们的不二选择, 帝的全知视角逼真地再现扭曲和堕落的社会中复
特别受以“反映现实”为己任的英美十八、十九世纪杂的人际关系和多舛的个人命运。亨氏本人也十分
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垂青,很显然,使命感极强的文注重小说的真实,“从广义上说,小说是个人对生
人骚客们视其为得心应手的利器。纳桑尼尔·霍桑活的直接印象”《小说的艺术》。前人把全知视
传承与创新:试论《黛西·米勒》的视角.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