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同体与人兽始分--古希腊悲剧的人兽图形理论发微16.doc:..浅谈中国式管理的利与弊李宇璐20141303104播主1401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谈到管理与管理学,人们就自然地会谈到泰罗、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梅奥、德鲁克、西蒙、马斯洛等西方的管理学者;也很自然的谈到他们的理论和管理方法,如需求层次理论、人性假设理论、领导科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等等;再就是那些著名的企业和著名的经理人及其管理模式,如杰克•韦尔奇及其六西格玛方法、山姆•沃尔顿及其连锁经营体系等。其中很难闻到有中国人的声音,更别说有中国人自己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然而,在教学和科研中,人们时时感到,西方的这些理论和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有了。如早在2000多年以前,孟子就提出了性本善的理论,荀子提出了性本恶的学说,墨子则有人性既不善也不恶的看法,提出兼相爱的主张。这些思想与西方管理学中的X理论、Y理论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影响了我国几千年,历代政治家都将其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思想应用于社会管理实践之中。当西方提出人本管理理念时,“仁者爱人”的主张在我国早已广泛应用了几千年。弊端:工资、奖金的分配,长期与工作业绩脱节,广泛推行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这是企业经营和社会经济运行缺乏活力的直接原因,因为这样的分配制度起不到奖勤罚懒的作用,挫伤了努力工作者的积极性,养成了懒惰者“吃大锅饭”的习惯,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千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格局,结果,干得好的不再努力,千得差的不思进取,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经济运行乏力。这种分配制度产生的文化根源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实行集体决策、集体负责。这种决策机制的弊端在于,容易产生“长官意识”,一旦主要管理者因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局限而作出错误决策,就会贻误时机,抑制企业的发展,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害;由于群众参与度低,难以做到集思广益,选择的决策方案不一定最令人满意;在决策执行中,可能会因为缺乏人们的高度认可而受到抵制或不能按照预定的计划行事,其结果是导致决策效果降低: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产生与存续的文化基础是传统的“宗法”观念,是“家长制管理”在决策方面的具体体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使某些管理者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自己身在其位,就理应成为决策主
人兽同体与人兽始分--古希腊悲剧的人兽图形理论发微1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