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说》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2、过程和方法:熟读课文,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着“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三、介绍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四、点难拨疑,推究文理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⑴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⑵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课文中作者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为了强调了什么?强调了伯乐的重要──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⑶第二段说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⑷文中那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⑸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⑹本段中通过那些语言来体现饲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⑺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

《马说》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544455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