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沟镇油菜菌核病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陡沟镇近几年油菜菌核病发生面广,为害严重,造成减产。分析了陡沟镇油菜菌核病重发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减少病害、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防治对策;安徽无为;-5739(2010)01-0184-01 陡沟镇是无为东乡种植油菜面积最多的乡镇,每年的油菜种植面积都不少于4000hm2。油菜菌核病是该镇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并且在近几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及品质。现将该镇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重发原因 ,田间菌源充足陡沟镇长年的种植模式为油菜―棉花或少量的水田也是油菜―水稻。春季作物主要是油菜,长期连作,几乎没有轮作,致使油菜菌核病常年均有发生。加上菌核病的菌核能存活1~3年,因而田间菌源不断累积,为病害的持续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耐)病性较差陡沟镇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绵油11号、绵油12号等油研系列、蓉油系列、德油系列。这些品种均不抗(耐)菌核病,尤其是油研系列和蓉油系列等优质油菜的抗病性能更差,感染菌核病的可能性更大,同等环境条件下更是发病严重[1,2]。 ,陡沟镇优质油菜种植面积一直较大,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上杂交油菜品种种植较多,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在陡沟镇种植的油菜品种就高达30多个,主要栽培的品种也有8~10个,致使油菜生育期不整齐,开花不集中,花期延长,也延长了菌核病的侵染时间。 ,种田严重缺乏劳力,因而对庄稼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三沟(腰沟、畦沟、围沟)”疏通不到位,田间排水不畅,摘除植株下部“三叶”(病叶、黄叶、老叶)不及时,控制农药较少。过分施用氮肥导致油菜生长过旺、倒伏等,田间通风透光差,湿度大,也有利于病菌繁殖。不注重磷肥尤其是钾肥的使用,逐年减少有机肥用量,使得植株抗性降低,更易感染病害。油菜菌核病整个发病时间长,只能以预防为主。菌核病主要是从花器侵染的病害,对喷施药剂的时间要求严格,一般在油菜初花期至盛花期喷施有效的杀菌剂防治最好,而多数农民由于油菜此时花杆长势都较好,喷药不方便,加上又不见严重发病的症状,因而往往不用杀菌剂或只喷1次药,防效甚微,最终导致菌核病大发生。 2防治对策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保障,采取“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的防治策略。抓花期药剂防治,减轻或控制菌核病的为害。 (耐)病品种,使谢花盛期与病菌孢子主要传播期尽量叉开而达到防病目的,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条根本措施。据陡沟镇近几年的调查结果看,德油8号、亚华油10号、绵油14等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好。开深沟排水,做到“三沟”相通,雨停不积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促进油菜根系生长,增强抗逆能力。深耕深翻,深埋菌核,及时中耕松土,除草并培土(特别是3月下旬至4月
陡沟镇油菜菌核病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