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摘要]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能够帮助人们识别和把握世界,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隐喻,既能深化文章主题,又能提升文章情感表达。
[关键词] 隐喻;文学作品;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
在西方,人们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我国著名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2000)中提到,根据隐喻的研究范围和方法,西方的隐喻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到20世纪30年代的隐喻的修辞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隐喻的语义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的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呈现了隐喻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一书的发表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研究进入到了隐喻的认知研究。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的思维和行动中,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识别和把握世界,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隐喻是创造性的,它带领我们从有限的已知世界走向无限的未知世界,从个别孤立的事物走向存在的整体,使思想表达从复杂到简单,从抽象到具体,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表现方法。隐喻需要遵循相似原则,接近原则,顺接原则和突显原则。
隐喻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人们能够用隐喻表达情意,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关注文学隐喻的途径。概念隐喻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有时显得特别重要,如《超过冷静理性:诗性隐喻分析指南》中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进行分析时涉及多个概念隐喻:死亡是离开;生命是旅程。如果人们没有概念隐喻的知识背景,就无法理解这首诗的完整意义,所以概念隐喻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文学作品的写作背后隐藏着人们对概念隐喻的运用。
2.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在文学作品中,有时用隐喻的抒情功能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而情感表达得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作品也就越富有艺术的魅力。在文学作品中,情感的表现一定是直观的,而直观形式与情感的关系就必然是隐喻的。作家常用隐喻来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隐喻的这种抒情作用使作品更加凝练,情感内涵更加丰富,从而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隐喻思维,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来表达复杂事物的情感,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工具。
人名象征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应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有很多地方用人名来暗示和象征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亚雷的父亲西门
·斯托(simon stokes),stoke是给火加煤帮助其点燃的意思,可以看出金钱在维多利亚时期是至高无上的,这也委婉地表现出在维多利亚的时代,金钱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决定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作者通过隐喻将那个社会的黑暗刻画得淋漓尽致;默西·钱特(mercy chant),mercy 是仁慈,宽容和怜悯,chant是圣歌和赞美歌,这个名字看似是歌唱仁慈的,而事实上是口头上不停地宣扬仁慈,实际上是自私自利的小人,可以看出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