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幼儿钢琴教学中音乐素质的培养
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视唱练耳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达到对幼儿音乐素质培养的目的。
(一)注重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幼儿对钢琴音乐的理解能力注重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让他们
对音乐本身的认识不断加深,深刻理解乐曲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教师在讲乐理知识时,把音符、节奏、节拍形象化,让幼儿知道这些乐理知识的意义,然后充分运用到所弹奏的乐曲中。只有幼儿对所弹奏乐曲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激发他们对乐曲产生更多的思考,练琴的过程才会由最初的技巧模仿上升到独立
理解的层次,由被动练习转变为主动练习。
(二)注重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欣赏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好途径,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并把这种思维体现到弹奏当中。实践证明,当他们听到一段音乐时,便会随着音乐节奏自发地点头、跳跃、转圈、摇摆和摆动手臂等。如幼儿在弹奏《胖小鸭》时,先让他们看一段关于小鸭子的动画片,小鸭子一走一摆的动作一定会引起他们情感上的积极反映,在弹奏时幼儿就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边弹边唱。音乐欣赏可以让幼儿对音乐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包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一)乐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乐理知识包括很多,如乐音体系、五线谱、音程、和弦、调及调的关系等。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思维方式相对简单,我们可以从五线谱中最基本的音高、音值和节拍入手。
首先,幼儿弹钢琴要从五线谱的音高开始。音高即音的高低,音乐如同语言,孤立的音是构不成乐句的,有了乐句才能构成乐段,从而表达完整的乐思。由一组高低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调式关系和节奏关系组织起来,并表现着相对稳定的乐思,这样便形成了旋律。一条好的旋律是音乐中最富表现力的形式,可从中揭示出音乐或优美、或高亢、或粗野、或怪异等各种音乐形象,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因素来自于音高。
其次,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对于节奏的认识,要从节拍中的音符时值开始。记录长短乐音的符号叫做音符。音符的长短称为时值。不同时值的音符有着不同的书写方式,幼儿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地认识它们。节是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单位拍用固定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四分音
符,八分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节奏就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我们让幼儿理解这些概念的前提是让幼儿搞清楚音符的时值。在幼儿学习钢琴的初级阶段只需要掌握一些简单节拍和节奏就可以,如4/4 拍、2/4 拍、3/4 拍怎么打,以及它们的强弱怎么分布等等。
再次,在幼儿钢琴弹奏过程中,音程和和弦也经常用到。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做音程。按照三度音程关系或非三度音程关系,三个或三个以上音的结合叫做和弦。不过在幼儿学琴的初级阶段,只需要让他们知道音程或和弦的样子就可以了。
最后,钢琴谱离不开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术语。如可以用来让乐句呼吸的呼吸记号,可以让某个音符生动起来的跳音、顿音记号,可以让某一乐句有感情变化的渐慢、渐快、渐弱、渐强等常用记
号。随着幼儿演奏程度不断提高,在适当的情况下,可逐步向他们渗透音值组合法、音程的结构、和弦原
-浅谈在幼儿钢琴教学中音乐素质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