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卷心理学探新 2006 年
总第 99 期 P SY C H O L O G IC A E X P L O R A T IO N 第 3 期
想象空间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王鹏‘,游旭群2
(,上海 2000622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安 710062
摘要:第一人称角色心理旋转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是人类视觉系统通常采用的两种不
同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策略。该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对违背物理移动规律的两种角色水平面心理
旋转进行对比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想象空间两种角色水平面心理旋转存在显著差异,第三人
称角色心理旋转的优势可概括化于旋转轴物理方向与重力方向不一致的水平面心理旋转中。
关键词:心理旋转;第一人称角色;第三人称角色;表征
中图分类号:B84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一5184(2006)03 一0039 一04
1 引言度的三维坐标系,它为具体说明客体的空间特性提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定位供了一个参照结构川。重力是空间认知加工过程中
周围的客体,如“他在我的左边”、“银行在我的南面”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研究发现,重力与空间参照
或“我的前面是所学校”等;有时也会以景观中的某体系的选择具有相关性,人类视觉系统通常是以重
一客体(人或物体)为媒介,想象这个客体就是自己, 力方向作为空间定位的垂直参照方向[81。由于万有
并以此“想象自我”为中心来定位周围的客体,如引力的作用,自我表征动力转换研究多是以与实际
“学校位于‘客体自我’的北面”或“‘客体自我’的前物理旋转相似的心理旋转为对象,旋转轴是与重力
面是所超市”等。从空间表征的建构角度讲,前者是方向一致(或称平行)的身体纵轴。重力通常是作为
主体身处于景观之内,利用自我中心空间参照体系控制变量作用于水平面的心理旋转研究中,而研究
形成第一人称角色表征;后者是主体身处于景观之所获得的结果也只是限定于遵循物理规律条件下的
外,利用“想象自我”中心空间参照体系形成第三人心理旋转认知加工特点,无法明确说明重力在此类
称角色表征。目前,两种角色表征的存在已得到了水平面心理旋转中的具体“作用”,实验结果缺少外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证实。相关研究发现,虽然两部效度。相对而言,其它类型水平面心理旋转的研
种角色表征建构中存在皮层活动的重叠区,但是第究还较少。
三人称角色表征与右下顶叶、前楔状核、后扣带皮当前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对缺乏物理移动可能
质和额极皮层关系更为显著,而第一人称角色表征性的想象空间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水平面
主要是在左下顶叶和体觉皮层区作用下建构心理旋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的〔’一‘l。是否能概括化于想象空间情境条件下的其它类型水
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平面心理旋转中。
转换能力[[ 5l。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是人类 2 实验方法
视觉系统通常采用的两种不同的心理旋转策略。具 2 .1 被试
体讲,第一人称角色心理旋转是主体以真实自我为 4 0 个右利手大学生(30 女,10 男) 自愿参与研
中心,对自我或周围客体表征进行旋转操作;第三人究,平均年龄为 21 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想象空间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