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敌还是友—疼痛的定义与分类
疼痛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体验,人们往往一提到疼痛就会感到恐惧。那么,疼痛真的是我们的“敌人”,只能给我们带来伤害和痛苦吗?其实不然。
疼痛有其两面性:有利的一面是其警报作用,疼痛是机体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反应方式,人们可以根据疼痛的感受避免危险,做出防御性保护反射,譬如拿根针扎你一下,你会感觉到疼痛,马上躲避;或是手让火烤一下就会感到疼痛,手马上会缩回来,这些都是健康人所具有的疼痛感觉。另外,患者也可因为疼痛而去看医生,医生根据病人的疼痛部位及特征进行疾病诊断,如果没有疼痛的警报系统,几乎没有人能长久生存于世。因此,人们也把这类疼痛称为“好痛”,即生理性疼痛。
疼痛不利的一面是其对机体的伤害作用:剧烈的疼痛可引发休克等一系列的机体功能变化;慢性疼痛可使病人深受折磨、痛不欲生;疼痛还可致病、致残或致死。身体方面:不舒服的感受,不能做事,恶心、食欲减退,睡眠障碍,药物副作用,疼痛控制困难。心理方面:失去生活乐趣,恐惧与焦虑,抑郁、忧伤、苦恼,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成天被症状困扰,对生活失去控制能力,依赖他人。社会方面:人际关系减退,不能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个人形象改变,增加他人负担,经济收入下降。精神方面:对生活失去信心,宗教、信仰、情感改变。身体各系统也发生相应的表现。精神心理状态:急性剧烈的疼痛可以引起病人兴奋、烦躁不安以及强烈的反应,大哭大喊,长时间的疼痛,大部分病人呈抑郁状态,情绪低落,表情淡漠。神经内分泌系统:急性强烈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状态,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循环系统:脉搏频率在浅表痛时增快,深部疼痛时减慢,脉搏频率变化与疼痛程度有关,强列的内脏疼痛可能反射性引起心搏停。血压变化一般与脉搏一致,高血压病人因疼痛可致血压升高,反之剧烈的深部疼痛可能引起起血压下降,甚至虚脱、休克。呼吸系统:强烈疼痛时呼吸浅而快。消化系统:强烈的深部疼痛可引起恶心、呕吐。一般多伴有其它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如消化功能障碍等。这些都是疼痛的“坏处”。
疼痛有“好”“坏”之分
疼痛通俗地讲分两类,一类叫“好痛”,一类叫“坏痛”。所谓“好痛”是生理性疼痛,是一种保护机制。譬如拿根针扎你一下,你会感觉到疼痛,马上躲避;或是手让火烤一下就会感到疼痛,手马上会缩回来。这些都是健康人所具有的疼痛感觉。
有极少数人出生时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完全没有疼痛感,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由于没有疼痛感警告他们受伤了或患了病,他们常常严重地伤害了自己却还意识不到。这样的婴儿常常会咬破自己的面颊或舌头,而大人则常常被烫伤或折断了四肢还不知道。这些
“无痛的人”往往只能活到十多岁就死了。加拿大就曾报道过这种“天生无痛”的家族,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这个例子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启示,生理性疼痛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对人体的健康是必须的。我们搞疼痛研究,首先是要保护这种“好痛”,要让大家知道保护性疼痛是好事情。譬如有牙痛,你就会想到去看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有龋齿,如果有,可以及时的治疗。假如没有疼痛的感觉,可能牙齿全部烂掉了,你也感觉不到。
第二种是“坏痛”,所谓“坏痛”就是病理性疼痛。分为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症疼痛等三大类。引起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原因有损伤、炎症、化疗、癌症扩散等,病理性疼痛对人体的损害非常大,譬如说晚期癌症,或是癌症转移以后往往出现非常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疼痛学基本概念
除医生之外,也许没有人了解长而持续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给肉体和精神带来的影响……,这种折磨使人的性格发生了变态。温顺的人变得暴躁、坚强的人变得懦弱,就连最顽强的人也不比最歇斯底里的姑娘显得更安静。
. Mitchell, 1872
1、疼痛是什么?
公元前300年,埃及、印度等国认为疼痛是“魔鬼”、是上帝或神灵对人类的惩罚。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认为疼痛是与愉快相反的情绪(非感觉)。19世纪感觉神经心理学→认识到了疼痛的感觉方面。20世纪认识到疼痛由感觉和情绪组成。进入本世纪70年代才逐渐揭示了疼痛的本质——疼痛的多维性。
◎感觉—分辨
◎动机—情绪
◎认知—评价
2、疼痛的定义
国际疼痛学会(IASP,1979):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性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验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是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
3、疼痛的生物学意义
<1>有利的一面—警报作用
疼痛是机体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反应
是敌还是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