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的姓氏、名号.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的姓氏、名号古人的姓和氏上古时期,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母系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姓,不少古姓就从女旁就是明证。例如:姬、姜、嬴、姚等,可以说那时的姓实际上是氏族的称号。远古传说中的氏族,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皞是嬴姓。古书常说的“百姓”一词,最早可能指众多的氏族。姓是有社会意义的。姓的社会意义主要是用来区别氏族,区别氏族关系重大,同一氏族的任何成员不能通婚。《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古人已经认识到近亲婚姻对后代遗传的危害。另外,姓又与权利密切相关。在氏族社会,同一氏族的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而进入奴隶社会,只有贵州才有姓,奴隶是没有姓的。到了春秋、战民仍然没有姓,只有名,如《老子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左传晋灵公不君》中的“灵辄”等。上古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一种族号,氏则是姓的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同一氏族子孙繁衍而成的各支特有的称号,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周人是姬姓,下面又分孟氏、游氏、季氏、孙氏。据说周人的姬姓是黄帝传下来的,是不变的。陈国的陈完,以陈为氏,出奔齐国后,便由陈氏改为田氏,是变化了的。氏可以变,可以自立,这种自立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大致说来,可以以所居的地名为氏,如南宫适、西门豹、百里奚:可以以受封的采邑为氏,如解狐、知罃;也可以以官名为氏,如司马牛、乐正克;还可以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如孔丘是宋公孔嘉之后,嘉的字是孔父。姓和氏是逐渐合一,约在战国以后。到了汉代,从天子到庶民都可以有姓,这样姓便成了通称。古代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称氏是为了“明贵贱”,称姓是为了“别婚姻”。因此,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显得重要。表现在下面两种情况:(一)未出嫁的女子为了区别,便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以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芈(二)已嫁女子为了区别,大致有如下几种办法。1、在姓上冠以她所自出的国名或氏。例如:秦嬴齐姜郑姬国姜2、在姓上冠以所嫁别国国君受封的国名。例如:息妫秦姬江芈芮姜3、在姓上冠以所嫁别国国卿大夫的氏或邑名。例如:秦姬(秦遄妻)赵姬(赵衰妻)孔姬(孔圉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例如:武姜(郑武公妻)穆姬(秦穆公妻)文嬴(晋文公妻)文姜(鲁桓公妻)还可以用姓下加“氏”的办法称呼妇女。如武姜称姜氏,秦嬴称嬴氏等等。封建社会一直沿用这种办法。解放前广大农村妇女受压迫最深,仍沿用这种办法,例如称“赵李氏、周王氏”等。古人的名号古人有名也有字。据说婴儿出生三个月便由父亲命名。《楚辞离骚》说:“肇赐余以嘉名。”幼有名,长有字。男子二十成人,举行结发加冠的冠礼,这时才取字;女子十五许嫁,举行结发加笄(jī)的笄礼,随之也取字。字和名相为表里,所以字又叫表字。字是由名滋生的,它们在意义上往往有联系。例如:屈原,名平,字原;端木赐,字子贡;宰予,字子我;宋代曾巩,字子固;诸葛亮,字孔明等。以上名和字是同义词。名和字也可以是反义词,例如:孔子学生曾点,字晳。(《说文解字》:“点,小黑点也。”“晳,人色白也。”)唐代韩愈,字退之。从名和字的关系中,还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如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据此可以证明春秋时已有了牛耕。由于词义的不断变化,有的名与字之间今天已经不易看出它们的联系。例如:孔子的学生樊须,字子迟。“须”与“迟”都有等待义。周

古代的姓氏、名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