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莲莲本科论文————————————————————————————————作者:————————————————————————————————日期: 节水技术在旱作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唐莲莲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酒泉735000摘要:旱作农业(dryfarming)是指降水量偏少,有水分胁迫而无充分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雨养农业(rainedfarming)。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旱作农业区。由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条件,决定了水在农业生产中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发展节水技术是本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关键词:河西走廊旱作农业区工程节水措施农艺节水措施微灌滴灌新型节水技术干旱地区降水资源不足,其农田土壤水分储存量及其动态变化存在着较大的农田水分亏缺;但作物需水量中的土面蒸发量等无效水分损失较大,使有限的旱地水分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在旱作农业区采取各种节水措施将无效水分转化为有效水分,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具有显著的节水潜力和效益。旱作农业区充分利用将水资源的节水措施主要有工程节水措施、农艺节水措施及新型节水措施等。一、工程节水措施工程节水措施是指通过在田间修筑各种辅助工程设施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降水入渗、组织土壤水分向下部超根层排泄及降水蓄存等节水措施。工程节水主要从渠系输水到田间灌水过程来考虑节水。渠系输水过程的主要措施有节水渠道防渗和改渠道输水为管道输水节水等;田间灌水过程节水主要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如平整土地、设计合适的沟畦尺寸等。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和入畦流量,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的方式,进行隔畦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减少了课间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率得以显著提高,而且可以较好的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植物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特点,值得大力推广。实践证明,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节水高达30%以上,增产幅度5%~10%。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进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由于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水流推进速度快。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从而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渠道防渗节水技术因成本低廉而成为主要节水技术之一,渠道采用防渗技术能加快输水速度,缩短灌溉时间,扩大灌溉面积,渠道防渗技术可使水的利用率提高20%~40%,减少渠道防渗损失50%~90%。此外,管道输水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目前比较成熟的工程节水技术。管道输水具有节水、输水迅速、省地、增产等优点,与土渠相比较,管道输水灌溉具有明显的优点,管道输水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与蒸发损失,,比土渠输水节水30%左右,节能20%~30%,增产幅度10%左右。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投资最省、节水最有效、管理最方便的一种输水灌溉技术,目前管道输水技术主要在井灌区推广应用,自流灌区也开始采用
唐莲莲本科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