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江滩公园实习报告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汉口江滩实习报告汉口江滩简介汉口江滩位于长江武汉市区北岸,面积160万平方米,与沿江大道景观相邻,与龙王庙景点相连,与江汉路步行街相接,与黄鹤楼景区相望,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构成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汉口江滩位于武汉两江四岸的最前沿。由于近50年来长江主泓南移、北岸不断淤积,在长江防洪堤外形成了宽150~420m、长7km、面积约2km2的滨江滩地。就区位而言,汉口江滩位于主城核心区,紧邻闻名全国的江汉路商业步行街,周边聚集了武汉市1/3的优秀历史建筑,,是汉口沿江地区现存最大的开敞空间,极有条件形成展示城市滨江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区。江滩公园涵盖两江四岸,汉口江滩是上海外滩的八倍大,可以说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江滩广场之一,广场上面绿树环绕,霓虹闪烁,各种休闲健身的设备非常齐全。、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休闲广场,也是亚洲最大外滩公园。其中,汉口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起于武汉客运港,止于后湖船厂,,整个工程由城市防洪、道路排水、园林绿化、音响亮化、体育休闲五大类工程组成,其主要特点是“开敞、宁静、大气、体育、休闲”,规划范围不局限于汉口江滩,而是向滨江的历史街区扩展了1~2个街坊,。规划中确定汉口江滩重点满足景观游憩、绿化生态和休闲娱乐功能,同时江滩作为城市核心区内的滨江休闲绿化带,还应与整治后的沿江大道、中山大道、江汉路步行商业街一道构成体现武汉滨江城市特色的重要标志性景区。为此,规划结合滨江区内的空间要素及其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在结构上形成三个层面:汉口江滩俯视图1汉口江滩实景图2一是汉口江滩公共开放性的滨江绿色风景线,二是以28座优秀近现代历史建筑为核心、特征鲜明的沿江大道景观带,三是由5个旧租界所组成的租界历史风貌区(图2),不属于城市建设用地,且长江武汉段水位落差极大,枯水季节最低水位()与最高水位()之间的落差达19m,故一直作为滩地未予利用(图1)。1990年代,近23万m2历史遗留的仓储、堆场、破旧建筑物和近50座大大小小的码头密布滨江岸线,严重损坏了城市形象。整治汉口江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武汉市自1996年起着手进行汉口江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历时多年,汉口江滩一期工程(彩页图2)已于2002年10月建成、二期工程(彩页图3)也于2003年底建成。在汉口江滩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中,拆迁了20万m2危旧临时建筑,建设了约1km2的滨江公共性开敞空间,极大地弥补了汉口主城区绿化开敞空间的不足,对汉口主城区人居环境的优化、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早期的滨江区改造利用研究198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市建委、武汉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就曾对汉口江滩整治进行了酝酿、研究。这一时期,主要是水利部门对长江武汉段的整治,提出了整体性的改造计划,。研究成果主要是提出了河道的整体整治和改造方案,并进行了水利方面的初步论证,对未来汉口江滩的利用,在水利防汛方面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汉口江滩可作为城市发展重要空间的思路在这一时期被确定下来。:江滩规划可行性研究1996年,武汉市编制完成了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总体规划对长江两岸的综合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同时,完成了长江两岸景观规划、汉口江滩规划可行性研究、汉口江滩规划多方案比较研究、武汉滨江城市特色研究及长江一二桥之间码头搬迁规划等工作。重点是对汉口江滩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和选择。在此期间,曾提出了生态型江滩、协调型江滩、开发型江滩等多种方案。在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影响下,开发型江滩方案提出在汉口江滩1km2滩地上布局160万m2的建筑,结合传统金融中心,构建汉口金融商务中心的设想。但在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后,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确保长江行洪能力的重要性,开发型江滩方案即被舍弃。随着滨水地区规划研究的深入,汉口江滩的功能最终确定为公共的开放性的生态、游憩及绿色滨江长廊。:水利防洪科学实验研究为进一步确保汉口江滩的行洪、过水功能,1999-2000年,武汉市与长江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多次商讨,并确定由武汉市规划局、水利局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科学院共同进行长江武汉河段汉口江滩防洪综合治理规划研究和水利模型试验研究工作。联合工作组提出了5种规划吹填方案,构建了1∶4
汉口江滩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