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__
几中名贵的中草药
---治疗蛔虫病的常见中药
目录
1、摘要
2、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
3、关于蛔虫与蛔虫感染
4、几种治疗蛔虫的中药
5、几种治疗蛔虫的西药
6、学习小结与个人感想
7、参考文献
【摘要】:
寄生虫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寄生虫特征为,寄生其方式称为寄生,在宿主或寄主体内或附著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许多小动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比它们更大的动物身上广义上来说,细菌和病毒也是寄生虫。
中药治疗寄生虫病是以杀、驱虫为主,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同时还注重调理脾胃、补养气血。对于寄生在人体身上的寄生虫来说,人体是非常理想的繁殖栖息地点。它们可通过空气,饮用水,食物和直接接触进入人体。30分钟内它们既可找到合适自己的栖息场所。而寄生虫为适应寄生生活而发展出来的器官,如猪肉绦虫的新皮,带钩和吸盘的头节),退化的肠,节片繁殖和水蛭的吸盘;或者是寄生虫形态的变化,如Candiru吸血后身体会膨胀。这两点又保证了它们成功的固定在人体身上。一条牛肉绦虫在10周内可从一受精卵生长至
2米长。而且受感染者开始并无感觉。数周后发现大便里含有会动的虫体节。每个虫体节可含5万个受精卵。
人的表面皮肤,会受到螨虫等细小昆虫的袭击。而人的消化道更是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的理想栖息地。若寄生虫进入人体循环系统,一方面可以攻击白细胞,另一方面可达肺,肝等脏器或是堵塞血管或淋巴管道,会引起如肝硬化,门脉高压橡皮病等疾病。而人如果是猪肉绦虫的中间宿主,寄生虫甚至会达眼球和大脑,危及生命。在乌干达等非洲国家肆虐的昏睡症则是寄生虫锥虫)入侵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结果,病人会不断陷入昏睡状态,直至永远醒不过来,死亡率近100%。
中医早已认识到寄生虫能引起疾病,并将之称为“虫积”,多由饮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不洁食物等所致湿热内生,蕴酿生虫,久而成积。虫积常见腹痛、食欲不佳、面黄形瘦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厥逆、腹胀不通、呕吐、甚至酿成蛊症。寄生于人体内的虫类颇多,一般有蛔虫、蛲虫、绦虫、血吸虫、囊虫等。其发病各有特征,如蛔虫寄生于肠道,则腹痛时作;钩虫病常表现为面黄肌瘦、嗜食异物;蛲虫病患者常主诉肛门、会阴瘙痒,并可在这些部位直接找到白色细小线状蛲虫;绦虫病症状较轻,常因粪便中发现白色带状或虫节片而就医;血吸虫病因其肝脾肿大,血行不畅,而致水液停聚形成‘蛊胀’
【关键词】中药寄生虫功能主治现代研究临床应用
二: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寄生虫病病种多,有的流行猖獗。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党和政府动员全国人民对几种主要寄生虫病进行了防治,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如疟疾,解放前每年发病人数估计为3000万。至1981年已降至约300万,1982年约200万,1983年约140万,1984年降至约90万。全国无疟或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下的县(市),%, %,而发病率在100/万以上的县(市), 1984年比1982年有所降低,%%,,,达到建,已有157个县(市)经考核达到卫生部下达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又如日本血吸虫病,在开展防治以前,估计全国有1000万病人,当时全国人口的1/5生活在血吸虫病疫区。至上985年,原有血吸虫病流行的372个县(市)中,已有274个达到了消灭或基本消灭的指标。历史上流行于我国864个县(市)的丝虫病,建国初期估计有病人约3000万至1986年已有 709个县(市)基本消灭了丝虫病,病人数降至约400万。黑热病在建国初期约有病人53万,分布在长江以北16省650个县(市)。1958年我国宣布基本消灭了黑热病。毫无疑问,上述的成就在发展中国家是没有先例的。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寄生虫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就经过30多年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而言,疟疾在我国广大地区年发病率虽已明显下降,但从流行病学动力学的角度看,其传染源虽被控制,但传疟媒介(按蚊)尚广泛存在,因此,控制发病的基础是脆弱的。这表现在许多老流行区,例如黄淮平原,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局部性的暴发流行或疫情反复仍然时有发生。在我国南部,如海岛山区,云南的西南部,贵州与广西之间,以及广西南部等老疟区,疟疾流行并没有控制。从全国看,最根本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广大地区传疟媒介的因素尚无明显的改变。因此,人口流动造成新病原的输入,或外来人口进入老疟区,都可能引起新的流行甚至暴发流行。在广东等省区的开发区已有不少暴发流行的例子,就是证明
治疗蛔虫病的常见中药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