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0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衡常数”2010年4月温馨提示: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位于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属于新课标的新增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中发现,化学平衡常数早已成为了高考命题的热点;电离平衡常数和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也渐有“升温”的表现,因此,可以预测这“三大平衡常数”在今后的高考中,将继续成为今后高考的重点及热点。下面将分类追踪透析。本课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平衡常数(Ka、Kb、Kw)、溶度积常数Ksp的含义,会书写相应的表达式。2、知道平衡常数的应用基础回顾Ⅰ1、对于可逆反应:aA(g)+bB((g)+dD(g),其中a、b、c、d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C)•cd(D)ca(A)•cb(B)Ksp=c(Fe3+)•c3(OH-)Ka=c(CH3COO-)•c(H+)c(CH3COOH)4、Fe(OH)3(s)Fe3+(aq)+3OH-(aq),溶度积常数。2、如CH3COOHCH3COO-+H+,电离平衡常数3、Kw的数学表达式是Kw=c(H+)·c(OH-)知识梳理一——平衡常数表达式①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1。②各物质平衡时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注意啦:基础回顾Ⅱ1、[09安徽理综1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N2(g)+CO2(g)ΔH=-·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C由K随温度的变化可推断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增大减小2、外因:只受温度的影响知识梳理二——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起决定作用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KF2+×1095Cl2+×1033Br2+×1019I2+×102[案例分析1]《化学反应原理》P45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25℃)知识梳理三——平衡常数K的意义1、平衡常数K的大小能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K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案例分析2]《化学反应原理》P82改编表3-14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25℃)难溶物Ksp溶解度/g难溶物Ksp溶解度/×10-×10-×10-×10-×10-×10-×10-×10-×10-×10-7Fe(OH)×10-×10-9知识梳理三——平衡常数Ksp的意义2、难溶电解质的K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定温度下,只有物质组成相似的两种难溶电解质,Ksp大,物质的溶解度才大。注意啦: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多元弱酸电离方程式KaCH3COOHCH3COOHCH3COO-+H+Ka=×10-5H2CO3Ka1=×10-7Ka2=×10-11H3PO4Ka1=×10-3Ka2=×10-8Ka3=×10-13[案例分析Ⅲ]3、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能够反映弱酸、弱碱酸碱性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越大,弱酸(碱)的酸(碱)性越强,反之,则越弱。知识梳理三——平衡常数Ka的意义1、已知:25℃时H2CO3HCO3-+H+Ka1=×10-7HCO3-CO32-+H+Ka2=×10-11HClOClO-+H+Ka=×10-8(1)若把H2CO3、HCO3-、HClO都看作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Cl2+H2O+2CO32-=2HCO3-+Cl-+ClO-2Cl2+H2O+CO32-=CO2↑+2Cl-+2HClOH2CO3HCO3-(2)请根据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在下列条件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将少量的氯气通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②在过量的氯水中滴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
三大平衡常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