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法国通史简编》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而编写的高等学校历史专业
教材之一,亦可供世界史研究生、法国历史爱好者和外事工作者参考使用。
法国是西欧的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国际事
务中历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编写出一部具有一定特色的法国史,决非
易事。编写此书,是教学急需的一种尝试。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唯物
史观为指导,以社会经济史为重点,力图展现法国历史的全貌,包括经济、
政治、军事、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同时注意法国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
献。
本书共分章进行叙述。第—章,主要叙述法国的由来,法国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兴衰及其典型性。第—章,比较详细地叙
述了—年法国历史的演变,突出法国资本主义文明制度的确立、民
主制度的发展、工业化的过程和法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第—
章,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年的法国,突出国家资本主义的进一
步发展和经济的现代化,以及法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第章,系统介绍了中
法关系的产生、演变和发展。我们设专章叙述中法关系,不仅是为了适应对
外开放的新形势,更重要的是因为中法交往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实际内容,
而在我们史籍中又很少涉及。因此,系统叙述这一领域,希望有助于加强和
增进中法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此外,考虑到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历来叙述太
略,我们认为有加强的必要,所以叙述较详。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多方关心、支持和帮
助。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巴黎第八大学的克洛德·维拉尔(
)教授,来我校讲学期间,花了大量时间审阅本书的编写大纲,并和
撰稿人一起对大纲逐章逐节进行讨论、修改。还有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
主任研究员、法国人文科学之家副主任莫里斯·埃马尔()
和法国国立科研中心主任研究员、法国当代史研究所所长弗朗索瓦·贝达里
达(é)两位先生,在访华期间,就如何编好本书也与我们
进行专题座谈,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建议。上述专家和许多法国同行,还给我
们寄来了不少法文史书和资料。对本书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起了促进作用。
本书完稿后,我们特约请了我国著名史学家王养冲教授以及陶松云、金
重远教授担任了本书的主审工作。齐世荣教授在我系讲学期间也审阅了部分
书稿,他们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中国法
国史研究会及会长张芝联教授以及端木正教授、王荣堂教授的大力支持。在
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由下列人员参加编写:第章詹天祥,第、章王渊明,第章王
渊明、楼均信,第章尤天然,第章楼均信,第章沈坚,第章楼均信,
第章郑德弟,第章郑德弟、楼均信,第章楼均信、沈坚,第、
章戴成钧,第章吕一民,第章戴成钧,第、章吕一民,第章
沈坚。最后,由沈炼之、楼均信负责统稿、定稿。由于我们水平所限、时间
仓促,书中错误定然难免,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者
第一章古代高卢
第一节远古居民及其文化
一、原始先民
人类在法兰西的出现法国地处欧洲大陆西部,北、西、南三面临海,
分别为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陆上与卢森堡、比利时、西班牙、意
大利、德方公里。境内气候适宜,土壤
肥沃,资源丰富。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留下众
多的考古遗迹和文物。透过这些文化遗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原始居民在法
兰西土地上的活动及其发展过程。
从大量的考古发掘中可以证明,今天的法兰西是人类在欧洲最早驻足、
生活过的地区之一。
大约万年以前的遗址在法国的中央高原,就有瑟纳泽( 万年)、
希拉斯( 万年)、拉罗舍·拉姆贝特以及森泽勒( 万年)等四处,都
残存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在瑟纳泽和希拉斯遗址内还发现一些砾石工具。在
拉罗舍·拉姆贝特遗址,与破碎的动物骨骸一起被发现的还有燧石和石英石
片。这些石片不是由当地材料制成,显然是人从其它地方带来的。森泽勒遗
址内发现的动物骨头上有人工造成的划痕和裂缝。这无疑是人类在法国大地
上最早留下的遗存。
早于万年以前的遗址,除上述四处外,还有瓦隆纳、厄斯泰弗·热松
和拉·罗米厄等三处,发现有石器或人工用火的遗迹,但没有发现人类的化
石。这些遗址的存在表明,~ 多万年前,人类已在法国出现和活动。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万年以上的人类遗存,大多位于南北纬度至
赤道的地带。这些地区内一年中最短的白昼,每天也有小时,这有利于原
始人的采集、狩猎活动。随着纬度的增高,因冬季白昼过短,获取食物的季
节性矛盾扩大。加之气候因素,妨碍了原始人向中、高纬度地区的
【管理教学类】法国通史简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